的时期。 首先来讲,我认为在09年前后,整个中国政府的社会控制模式从日常政治转变为非常政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从09年李源潮讲执政党面临前所未有 矛盾,以及官民矛盾。第二点就是存在综合治理模式和政治理性化的矛盾,以及综合治理模式和宪政治理模式的这样一个矛盾。第三点就是它涉及到稳定和改革发展的矛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757.html -
了解详情
人们为了实现其权利就必须出让一部分权利而形成公共权力,从而产生了国家和法律,“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这是因为,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 ,促进我国的宪政建设。从我国宪法学来看,研究者们已经进行了相当多的宪法监督审查制度研究,刑法学如能应对,也必将丰富我国宪法理论。另外,我国政府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32.html -
了解详情
:无救济则无权利。人权保障是宪政逻辑运动的最终走向,而诉权是宪政人权保障的逻辑起点。诉权的宪法化为诉权提供诉讼救济和宪法救济两个渠道,救济也分为两 权利和自由不受公共权力机构的侵犯同时限制政府的公权力。公民个人所享有的宪法权利能否提起宪法诉讼通常取决于该宪法权利在诉诸于所有的司法救济途径后是否仍然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8.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考量其实是非常罕见的,主要无外乎于自由民主的宪政秩序、宪法机关功能的维护、法的安定性等成文宪法规范或不成文的宪法原则。由于宪法规范中已经将诸 第79条)。[83]因此,保护宪法和形成宪法是立法者和联邦宪法法院的共同任务。[84]与此同时,联邦宪法法院也不能触及政府的形成性裁量范围,尽管这些界限至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03.html -
了解详情
政府,还要求一个有效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国家权力的衰落,要成功安稳的培育市场经济的生长,一个有效能的国家权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28]国家权力过 昕:《比例原则研究一个宪政的视角》,59页以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关于比例原则还可参见何永红:《基本权利限制的宪法审查以审查基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83.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第1O条作了修改.将第lO条第3款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我国 和经验。近现代宪政的基本精神、原则和具体制度设计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人民主权、建立有限政府、保障公民权利。共产党代表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是人民制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39.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能力的人借公共救济制度逃避劳动,增加政府和其他纳税人的负担。接受教育与必须劳动一样,也带有国家强制的属性,这一强制属性的宪法表现形式就是义务。因此,几乎在所有国家 不同。作者注。[⑥]索利J索拉布吉著:《美国和印度的平等原则》,载路易斯。亨金著:《宪政与权利》,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25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138.html -
了解详情
为起点,以1998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出台为标志。 1993年宪法修正案确立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实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宪政转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 《为人民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共产党人开展各项工作的宗旨。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为什么要搞改革开放,就是要从根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48.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着行宪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一个国家的宪法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宪法的命运。我国从清朝政府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算起,制定了10多部宪法、宪法性文件以及宪草,但都没有得到很好实施,没有实现宪政。其中的原因肯定不止一种,但宪法文化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2]甚至我们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23.html -
了解详情
自治权的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关于地方自治权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关于地方政府的职权的规定等。它们围绕《宪法》第3条第4款组成了一个规范 地方的活力。三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混合模式。即在分权时既考虑中央的权威,又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我国,按照宪政结构设计,在由全局和局部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