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工资的诉讼时效: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以后仍不签劳动合同的1年内,不申请劳动仲裁的视为已过诉讼时效。) (注:双倍工资月数不超过11个月) 1 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3、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030.html -
了解详情
对法院不具有约束力,也即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并不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与会人员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4、关于劳动者因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双重受偿问题。《社会 日的仲裁申请期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之后,也不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劳动者的主张仍然要受到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731.html -
了解详情
对法院不具有约束力,也即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并不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与会人员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4、关于劳动者因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双重受偿问题。《社会 日的仲裁申请期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之后,也不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劳动者的主张仍然要受到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389.html -
了解详情
对法院不具有约束力,也即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并不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与会人员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4、关于劳动者因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双重受偿问题。《社会 日的仲裁申请期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之后,也不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劳动者的主张仍然要受到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38.html -
了解详情
119条)、尤其是再审引用劳动法条文却仍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宗旨(劳动法第一条)往往视而不见,值得引起我们反思:理论不通,实践结果 》规定处理的工伤事故案件自然包含在其中。《劳动法》第82条是对《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的补充和完善。一是仲裁申请时效的起点由“知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5.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被侵害之日。如果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申请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那么自提出调解申请之日起仲裁时效停止计算,但停止期间最长 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另外,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仲裁申请的决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四、特殊程序 劳动者如果受到工伤或患职业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6978.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 (二)关于仲裁时效在劳动争议诉讼中的适用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突破了劳动法的规定,将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规定为一年,且规定 工伤认定,因此,不能适用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予以处理,可以按照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予以处理。 (十一)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在法定期限内未受理或者未裁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723.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一词,并确立了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断及中止制度[10]。 据此,中断是时效期间的特有制度,并不适用于期限制度。所以对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制度而言,不存在 要规定期间中止,也应使用期限中止一词,而非使用时限中止一词。 期间的延长是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致使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无法行使请求权时,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188.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一词,并确立了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断及中止制度 10]。 据此,中断是时效期间的特有制度,并不适用于期限制度。所以对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制度而言,不存在 要规定期间中止,也应使用期限中止一词,而非使用时限中止一词。 期间的延长是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致使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无法行使请求权时,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28.html -
了解详情
并没有规定一年之后劳保部门就一定不予受理。关于一年的时效问题,应理解为超过一年后,认定劳动保障部门如果不予受理,将不属于行政不作为,但法律 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农民工本人或者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按规定提出。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之间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用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6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