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的挪用公款罪在客观上的三种不同情形的排列顺序,与本条第1款规定的挪用资金罪在客观上的三种不同情形的排列顺厉不同,也说明立法者对这两种 不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但国家工作人员除外。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391.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来说在于非法获取使用权,至于是否获得利益,不影响犯罪成立。 二、担保行为中的挪用公款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国家工作人员为了私利或亲朋关系,利用职权,擅自 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中,首次确立了挪用资金罪,并将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列为主要罪状。修订后的刑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90.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成立后,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贯彻保护侨汇政策的命令》规定,对于有意挪用、侵吞、冒领、盗取侨汇和敲诈勒索侨眷的不法分子,必须依法制裁。1962年, ,依照决定以侵占罪处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职工也可以构成挪用资金罪的主体。 1997年3月,《刑法》修订颁布,第384条明确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57.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成立后,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贯彻保护侨汇政策的命令》规定,对于有意挪用、侵吞、冒领、盗取侨汇和敲诈勒索侨眷的不法分子,必须依法制裁。1962年, ,依照决定以侵占罪处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职工也可以构成挪用资金罪的主体。 1997年3月,《刑法》修订颁布,第384条明确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78.html -
了解详情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对国家工作人员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对其他职工以挪用资金定罪,分别处罚。其所持的分别定罪的观点能够正确反映出不同身份主体 庭.刑事审判参考,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3,25页。 [9]田宏杰,侯亚辉; 挪用公款罪司法适用问题研析;法学; 1999年04期,21页。 [10] 王作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09.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无论数额大小一律构成犯罪呢?一种观点认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立法中没有规定数额较大,因此,只要挪用了公款 量刑情节考虑,量刑时适当从重,而不能实行数罪并罚;如果几种形式的挪用资金行为只有一种达到了犯罪标准,则以构成犯罪的行为定罪,其余的作为量刑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29.html -
了解详情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对国家工作人员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对其他职工以挪用资金定罪,分别处罚。其所持的分别定罪的观点能够正确反映出不同身份主体在 及完善》;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6月第一版,第158页。 [4]吕桂芬; 挪用公款罪认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0年02期,45-51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39.html -
了解详情
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要件来衡量是否构成犯罪,而对使用人则应以“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进行非法活动”的要件衡量是否构成犯罪。 三、内部人员相互勾结共同挪用 相反,可见,在上述情形的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既符合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又符合挪用资金罪的特征,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的想象竞合犯。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25.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法将“贪污贿赂罪” 单独作为一章规定在分则中,共有12个罪名。其中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以下简称“三罪”)是最为常见的犯罪。尽管修订后的刑法实施 与“三罪”相对应、相近似的犯罪主要是刑法第271条职务侵占罪、第272条挪用资金罪、第163条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两者在主体上的区别就是,前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3.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违法活动,也包括犯罪活动;有人认为,“非法活动”仅限于犯罪活动。此外,关于挪用公款罪的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均把“营利活动”和“非法活动”作为两种情节并列加以 非私有的公司、企业使用,不构成挪用公款罪。由于行为人又系国家工作人员,不符合现行刑法典第272 条规定的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条件,因而,这种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57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