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情况下,合同继续存在已经失去积极意义,并将造成不适当的结果时,才允许解除合同。这不仅是解除制度存在的依据,也表明合同解除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57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当事人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59.html -
了解详情
知识产权意识沦丧下,打法律和监管擦边球的商业产物,如山寨手机,涉嫌违法,必须要得到禁止;但有专家建议,应该对山寨机实行分类监管,鼓励有实力的 对模仿他人建筑的侵权行为不以为意,是因为国内关于建筑物侵权案例十分罕见。不过,最高法公布2008年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有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保时捷股份公司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674.html -
了解详情
某种罪恶的理由而人们认为应当禁止的行为。 [9]大概是受这一分类的启发,同时也是在批评中国刑法学传统的双重结构犯罪概念的基础上, [10]王世洲教授在他 却事由,正是贯通构成要件的该当性和违法性的一个概念,它是指行为在表面上具有了违法性,但虽然没有明确的法规依据,却可以依照法律秩序的整体精神,阻却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17.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制度的种子撒向全国,是一项符合历史潮流的立法举措,值得肯定。 三、必要性依据:组织型合伙具有不同于民事合伙的价值 如上所述,合伙自产生之日起,历经了上千 (成员)的个人财产和责任相分离。从这一意义上讲,团体人格可分为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一为形式人格。即法人得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一为实质人格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62.html -
了解详情
使实际操作往往无法可依,时常同一个案子不同的法官会有不同的裁判(这里排除法官素质上的问题)。另外,我国现在的民事法律渊源多而杂,应用中时常碰到内容相互 ,能有效地解决当今司法实践中无法可依和法律间矛盾的困境,提供统一的判定依据和标准,也有助于减少司法腐败、裁判不公的问题。当今中国社会迫切需要与时代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17.html -
了解详情
能得出买受人取得所有权为取得不当得利之结论。一句话,既然买受人取得物权的依据是物权行为,且物权行为合法有效,何来不当得利? 何来返还义务? 如果法律 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4、305页。 [12]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合同、遗嘱和婚姻行为的一般规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62.html -
了解详情
成立法律行为之意思,表示于外部之行为也。在大陆学者中,佟柔先生认为,所谓意思表示,就是把行为人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意愿,以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时难免会发生一些阻断,对此阻断加以规范和确定其效力,使其恢复畅通的手段是不同的。这些不同手段运用的依据就是对意思与表示关系的不同学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91.html -
了解详情
比较简单,当合同因欠缺法定形式无效时,一方基于该无效法律行为而为的给付可以依据《民法通则》第92条的规定请求对方返还。四、违反法定形式之合同能否因 《中外法学》第13卷第1期第84页。[18]董安生著《民事法律行为-合同、遗嘱和婚姻行为的一般规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83-184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58.html -
了解详情
对用益物权的设定、行使进行平衡。其次,用益物权的设定是以民事法律行为为依据的,它必然以民法的公平、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原则为指导,调节不动产利用利益 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其一,典权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经济和财产理念下形成的我国固有的制度,这一制度的民族和历史的意义使得我们对其不可以轻言放弃。就现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74.html -
了解详情
完善性。只有立足于《民法通则》,对商业诽谤行为予以民事法律制裁,才能够全面完善对商事主体的保护,维护正常的商业交易秩序。 关键词:商业诽谤;虚假事实;公布; 的方式: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要求赔偿损失,这些是商业诽谤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的依据;对商业诽谤行为还可以按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