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条款,可以参照也可以不参照,并不是必须为之,而行政诉讼的送达是一定要发生的程序,除原告起诉后,被告未到庭应诉,原告撤诉这种情况。第三个缺陷 效力。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知晓应在何时参加某一诉讼活动,若不参加,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例如,原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302.html -
了解详情
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打民事官司。但是,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土地权属争议应由政府先行处理,而政府对土地权属争议作出的处理决定又是可诉的具体行政 ,依照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该处理决定,又可以起诉政府,打行政官司,这种立法必然产生民事、行政诉讼交叉问题。 (二)行政权的扩张与公民维权意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86.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到政治体制改革须稳步推进的要求,所有行政规范现在全部纳人司法审查不合适宜,应暂时将国务院的行政规范排除在受案范围之外,关于行政规范的排除可做这样的 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法规、措施、决定、命令等行政规范。 三、行政诉讼起诉和管辖制度的改造 行政起诉与管辖制度关系到行政规范文件之诉进人诉讼程序的由谁启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45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经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诉讼的被告有: ⒈未经复议而直接起诉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⒉复议决定维持原 案件没有简易程序和特别程序,只有普通程序。 第一审程序应注意的问题是:⒈第一审行政案件一律开庭审理;⒉开庭审理中的诉讼活动以言词进行;⒊除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210.html -
了解详情
参加到他人已经开始但尚未终结的诉讼中来。行政诉讼第三人并非原来就不能成为原告,但是他毕竟没有作为原告起诉,所以他只能是参加别的主体之间的诉讼; 的当事人胜诉还是败诉,均都无须承担实体意义上的法律责任。 注释: [1]应松年:《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修订本,第130页。 [2]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24.html -
了解详情
成了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协调和解、原告撤回起诉的主要法律依据。久而久之,考虑均衡各方利益以及社会效果,提倡行政诉讼协调和解 ,就要求法院最大限度地利用这 ,只有符合上述四个形式、实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裁定准予原告撤诉。否则,人民法院应裁定不准予撤诉。此外 ,《若干解释》第49条第 2款关于 原告或者上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49.html -
了解详情
定义,在现有理论上争议不大。但该规定只针对直接起诉情形规定的,不包括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情形,现有的行政诉讼被告定义已不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如何给行政诉讼的 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如何充分有效发挥复议制度,使大量行政争议消弥在复议阶段,应是我们制度设计重点考虑的问题。 3、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33.html -
了解详情
已超过了起诉期限,如未超过,应当向该当事人行使释明权,告知该当事人享有诉权,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若该当事人同意提起民事诉讼,应先中止行政诉讼,待相应 意思自治的体现,同时也是依法对当事人进行诉讼指导的必然要求。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两大证据规则均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敦促当事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02.html -
了解详情
提起诉讼就可以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较为片面的认识,行政诉讼中原告也有一定的举证责任: 首先原告须针对自己起诉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1条的 不管是一因一果,还是多因一果,都必须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再次,其他应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况。一些诉讼行为本身为导致诉讼结果的事实时,如拒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41.html -
了解详情
空间。本文从原告资格的构成要件以及几种特殊情况下原告资格的认定两方面就如何判断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谈一孔之见。 一、关于原告资格的构成要件 笔者认为,根据立法规定、司法解释及司法实践,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至少应包括四项构成要件: 第一,起诉人是具备诉讼权利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组织。起诉人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