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济具有实体和程序双重意义。为有利于死刑错判的发现,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律师和负有监督任务的检察机关均应该有权对被告人被侵害的权利提起权利救济程序。 2 。这里仅仅就故意犯罪的查证程序提出意见。对于故意犯罪的查证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方案。该院于1998年9月2日颁发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38.html -
了解详情
避免非法证据的出现。第三,有利于把握完善证据的最佳时期。往往有些案件,到了审查起诉阶段再补充完善证据时,某些证据因为失效或者存在条件发生变化,已经无法作为 阶段。该阶段一结束,也就意味着被告人生命权被剥夺。而一旦生命权被剥夺,任何司法救济都是无法挽回的。正是基于此,在死刑临场监督时,同样需要贯彻和落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83.html -
了解详情
的裁定,于2002年9月6日最终将董伟交付执行死刑。案件中在被告人还没有充分行使其权利的时候就被执行了枪决,这无疑是对生命权的一种任意剥夺,是 经过17年,在我国有很多学者也主张杀人不要着急,大家主张死刑复核程序不要有期限,如果规定一个期限,法官急忙判,冤案可能性就增大。这确实是尊重生命权的一种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40.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原审裁判并无错误,被告人应当被判处死刑。[11]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该项目计算的68%的死刑误判率相对于实际误判率被高估了18%呢? 考虑到存在 的规定,一旦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予以核准,不管被告人是否服判,都必须立即交付执行,因而被告人实际上已经丧失了申请再审的机会。再加上最高人民法院已将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20.html -
了解详情
委员会是否应执行回避的问题。刑事诉讼法第206条对案件重新审理的合议庭回避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即必须另行组成合议庭,而对审判委员会是否必须回避没有加以明确。所以, 被执行,势必造成有些关键的事实死无对证,难以查清,或即使查清了,原被判死刑的被告人应减轻处罚而无法补救的局面。 5、人民法院或检察机关依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60.html -
了解详情
委员会是否应执行回避的问题。刑事诉讼法第206条对案件重新审理的合议庭回避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即必须另行组成合议庭,而对审判委员会是否必须回避没有加以明确。所以, 被执行,势必造成有些关键的事实死无对证,难以查清,或即使查清了,原被判死刑的被告人应减轻处罚而无法补救的局面。 5、人民法院或检察机关依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442.html -
了解详情
,奸人之妻,被其所奸的一名妇女不甘受辱,与丈夫合谋,将该局长杀死,并予以肢解。案发后,一审法院以“肢解杀人”为由,判处二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 的人,他具有充分的意志自由,能够公正地判定事实与适用法律,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法官形象,古典主义的法官即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人格化”则认为,法官作为生活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50.html -
了解详情
无死刑国家的犯罪嫌疑人的引渡中,犯罪嫌疑人为了免于死刑而竭力主张自己犯有可判死刑的重罪,而作为追诉方的有死刑国家为了实现管辖权却提供证明说明其不过犯有应判 不应过多集中在审判阶段,其他阶段均应有律师参与; 第五,律师获得的关于被告人的信息和资料十分有限; 第六,律师辩护有时很难影响法院定罪量刑; 第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76.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也得以从轻处罚,有利于修复社会关系,化解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被告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矛盾。 (三)有利于被害人得到精神抚慰和 一定行业或地区具有重大影响,民愤也比较大,对于这些犯罪分子尤其是首要分子因被害人谅解而不判死刑,不能为社会公众所认同。但是,在首要分子判处死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1215.html -
了解详情
叫法极其片面。首先,本案只是因为赔偿了物质损失而获得减刑的个案,不能因此得出花钱可买命的定论。因为其他可能被判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甚至拘役、管制的案件 ,甚至可以考虑对被告人被判入狱后服刑劳动所得,抽取一部分给被害人的制度。另外,对于造成社会危害性过大的案件赔偿后确实不能减刑而且必须判处死刑的,可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90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