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全面审查 原则。根据此项原则,只要当事人提出了上诉,无论其上诉所针对的事项是什么,二审法院都可以无视这种上诉请求,而对由上诉所引起的二审案件进行全面 的衡平救济》,《法律适用》2003年第3期。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6]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附带上诉制度并未加规定,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此也予以否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273.html -
了解详情
交看守所。看守所经检查认为有必要时,由看守所转交。 八、什么是免予起诉? 免予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被告人,根据刑法的规定,因其 可以提出申诉。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可以申诉的人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44.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半月”,到底应在一个月内宣判还是一个半月内宣判?这也是明显的行为标准不明确。又如:《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法院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可以裁定 的行为,违反都要受到一定的组织所施加的一定压力的法规则。上述规定法院“可以”做出什么的那类法规则,对法院没有约束,法院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但从立法意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031.html -
了解详情
,容易导致法院和检察院对生效裁判的所谓错误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什么是确有错误,错误的认定标准是什么,错误的范围与程度如何。其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也 13项已规定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决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作为再审理由,是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新突破。 (3)发现新的证据。由于对方当事人的行为,一些对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62.html -
了解详情
会有什么争议。但有的案件,如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就无法确认什么是主要证据,什么是次要证据了,往往双方当事人就事实的陈述大相径庭,证人证言各执一端,孰主孰次, 做法,但也不排除同抗同审的可能。这种管辖的不明朗性,显然是现行《民事诉讼法》的一大憾缺 6 、案件提起再审后中止原判决执行的规定不科学 根据现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9.html -
了解详情
称为被害人谅解程序。 刑事诉讼法规定谅解程序,这有利于化解矛盾纠纷,减少犯罪和同态复仇倾向。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适当扩大民事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 也是又在人权人士和维权人士头上悬置一把利剑。什么是严重犯罪?法律没有界定,那么就是谁说的算,我不言而喻。还有一点,要知道,这些民主人士,在国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57.html -
了解详情
1,法院内部进行的调研也因强调服从实际工作需要而存在许多局限。当通过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而引进的理论及制度框架作为新的观察视角逐渐为本国学术界所熟悉,更加 部分地说明我们的上述印象。此外,对于这个印象,还需要在下一节正面讨论究竟什么是开庭的问题以及非正式开庭现象时再来考虑。 关于是一步到庭还是在开庭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33.html -
了解详情
环节之一的认证,如 同举证和质证一样,已成为时下审判人员的一个习语。? 什么是认证?顾名思义,就是对证据的确认。准确地说就是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对 在于实事求是的认证模式没有反映认证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在我看来,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认证制度是否是采取实事求是的认证模式很值得商榷。理 由为:(1)我国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58.html -
了解详情
在律师参与的情况下,程序选择权的行使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律师的强制代理,当事人是本人进行诉讼,还是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由当事人 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2条中规定了当事人对适用普通程序还是适用简易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58.html -
了解详情
,的确存在一个今后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应当建立一种什么诉讼模式的问题。所以,还有一些话不吐不快。笔者的基本观点是:未来的民事诉讼法的设计,既不能固守 好的建议,如加强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保障,提高法官素质,改革司法运行体制,完善民事诉讼程序规则和证据规则等等。有部分建议可以说已经为最高人民法院采纳,规定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4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