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01年颁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司法解释。 诚然,这样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缓慢推进型的有益之举,但是时务界对民事审判制度的跨时代改革缺少 解决,岂非天方夜谭?(2)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真正落实公开审判制度。而审判委员会决定案件只是凭听取有关人士的汇报,这就难以全面了解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02.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的现象。另一方面,审判方式改革需要落实公开审判制度,而搞好公开审判也必须要使陪审员真正履行职责,在公开审判 规定,如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于1998年制定了《关于完善特邀陪审员制度的若干意见》等。不难看出,陪审制度及陪审员的法律依据较少,可以对宪法、法院组织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12.html -
了解详情
批评要比现在少得多。二、民事诉讼目的与裁判文书报告审理过程的功能关于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有很多学说,如权利保护说、维护法律秩序说、纠纷解决说、 审判委员会成员在裁判文书上公开露面,瑭而璜之地签上大名。既然审判委员会行使裁判权是为了监督当事人不够信赖的法官,那么这种制度的受益者-当事人-应当知道实际裁判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6.html -
了解详情
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对回避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具体化。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重 询问,往往只能当庭作出否定回答,所以必须全面公开法官的有关情况,落实当事人的知情权。如在法院的公告栏内,将全院法官的姓名、照片、职务、简历和主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28.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造成讼累。再审无次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执行难。(七)再审程序无审级限制,管辖混乱从民事诉讼法关于再审程序管辖和审级规定来看,极其混乱,其 一原则非常明确易于判断。(4)贯彻这一思想原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审判质量。这是因为:诉讼制度和审判制度的设计总是包含着这样的假定:根据法官法规定条件选任的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7.html -
了解详情
“谁主张,谁举证”作为举证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明确当事人举证责任及举证责任的分担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贯彻执行。(三)举证公开原则举证公开原则,也称公开举证 当事人的诉讼成本,避免拖延诉讼现象均有其现实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若干规定》第五条第7项规定:“对案件比较复杂、证据材料较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26.html -
了解详情
,只能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复议。 (四)加强对回避制度的适用和管理。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凡在一个审判程序 均对“大立案”持肯定看法,甚至有人认为“大”到可“承揽庭审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立案审查、决定是否公开审理、对证据审查、送达文书、财产保全、调查取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08.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审查机制中准确定位。无论是世贸规则还是市场经济都对行政主体在市场经济生活中的角色定位有严格的要求,在司法审查机制中也一样,行政主体不能越俎代庖,在市场经济中 改革,各级法院也确立了立案与审判分离、审判与执行分离、执行与监督分离等制度,普遍实施审判长选认制度和逐步公开审判文书的制度,为加入WTO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25.html -
了解详情
,都不是当事人,都是诉讼参与人,二者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法官是中立的。这是控辩制审判方式、审判制度的基本条件。否则,在地位不平等的条件 更加全面的监督,可以促使政府机关更加严格的依法行政,可以更加优质高效的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9、是改革公益诉讼司法制度的要求,有利于律师提起公益诉讼,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740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之下侦查机关对被告人进行秘密审讯、刑求,法官依据侦查机关的审讯笔录进行审判的制度的否定而确立的制度;其中包括言辞辩论原则、直接审理原则、自由心证原则等 公正的有力武器 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对质权是公开审判原则的有力保证。在对质权不能获得保障的情况下,警察秘密地询问证人,并以此作为对被告人定罪的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6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