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无法真正贯彻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规定的双罚制原则。 二、单位证明的证据种类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刑事诉讼中现行的证据种类共有七种:物证、书 书证毫无疑问。二是单位作为被害人(如刑事盗窃案件中的单位受害人)出具的受害证明或情况说明,或报案材料,以及单位作为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如单位犯罪)的书面供述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70.html -
了解详情
挽救的原则,可以考虑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单位犯罪的,要根据案件的性质和人员的作用大小实行分类处置。在单位犯罪中,实行分层处理时要注意区分几类人员 业务的人员,包括会计、出纳以及直接实施经济犯罪的行为人,要根据这些人的表现具体分析,如通过判别其主观能动性来考察其主观恶性以及是否因此特别受到重用或者获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22.html -
了解详情
身份证的防伪技术含量已经很高,但伪造身份证的案件屡见不鲜;即使是防伪技术含量更高一筹的第二代身份证,也是不断出现被伪造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证照验证效率, 就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而得以掌控整个伪证犯罪。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证照伪造行为处于此类犯罪的核心地位。伪造证照行为是整个共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292.html -
了解详情
。[1] 在上海长宁检察院处理的案件中,有两个案件在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将以这两个案件为例子,做具体的分析。 案例一:被告人刘 于自然人犯罪,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单位犯罪的可罚性的标准理应高于自然人犯罪。其次,单位的行为能量通常比自然人大,它们一旦违法,其社会危害性很容易达到自然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58.html -
了解详情
自然人的处罚又有诸多不同如本罪的自然人犯罪的最高刑罚为死刑,而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其直接责任人员的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因此,如何准确界定本罪的 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04页。 [13] 张旭主编:《涉税犯罪的认定处理及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3页。 [14] 曹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17.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分子,是那些对社会实施了重大犯罪的人,其人身危险性和主观恶性都极大,作为参与国家管理等政治权利就不宜再享有。但从逻辑上来分析,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有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31条则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95.html -
了解详情
呢?下面将分别分析。 1、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和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的行为 上述两种行为,均要求犯罪单位掌握有他人犯罪的信息和他人犯罪的案件线索。其中单位 载《法学杂志》2008第3期。 3、高铭暄、彭凤莲著:《论立功的成立条件》,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4、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60.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追究。从而形成这种纳什均衡,由此可见,只要犯罪人之间形成了这种相互信任关系,案件就往往很难露出水面。由此看来,要打破这种均衡就要采取某种措施,使行贿人与受贿人 利益,在个人利益战略博弈中对预防行受贿犯罪的发生也是有效的。 四、结语 在本文中,分析了行受贿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怎样解决行受贿问题,但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908.html -
了解详情
所付出的代价。我们不仅要扪心自问,许许多多性质模糊、结论两可甚至多可的案件经过专家学者门许许多多的争论仍无法求取共识,我们又是凭什么一锤定音而对之生杀予夺呢? 的犯罪,适用财产刑是具有针对性的,但仅把单一的罚金刑作为适用于单位犯罪的刑罚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增设停业整顿、限制从事业务活动和准生命刑强制撤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381.html -
了解详情
。另外,再加上我国刑法客观上对于跨国公司根本没有管辖权,使得我国刑法对于惩治涉外单位犯罪的规定成为纸上功夫。即便我国刑法能够对于这类洋买办严厉惩治,但是对于 盐案来讲,现实生活中一般将企业排放污水废弃物等行为致生产生活出现严重问题的案件定性为重大环境污染罪。但是,按照一般的刑罚判决,似乎对于社会中类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