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发生的行政争议的诉讼实体权利与诉讼程序权利奠定了平等对话的法律基础。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当事人诉讼地位的 管辖法院的方式,已经为理论界和司法实践所认可。比如,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指定交叉管辖,就是将案件通过上级法院指定的方式移交给原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38.html -
了解详情
尽职责 从诉讼的原理来看,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都是作为解决人类社会纠纷而存在,三者虽有较大区别,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即都是国家司法机关运用 一审案件,也应当适用于二审案件和检察机关抗诉引起的再审案件。原因很简单,第二审程序是由当事人上诉或检察机关抗诉而引起的,这类案件往往案情复杂,当事人一方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52.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监督机关,查明控诉机关在审前程序中是否存在程序违法行为亦有相当大的困难,何况法官也缺乏查证控诉机关程序违法事实的强烈动机。由此可见,第二种模式也缺乏妥当 分配规则;二是证明责任倒置论,主张参照行政诉讼中奉行的证明责任倒置的做法,由证明能力更强的控方对审前程序的合法性承担证明责任。此外,还有学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35.html -
了解详情
首先,我们不否认诉判对应是诉讼制度之一般原则,但在行政诉讼中,因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处于不平等地位,行政机关拥有广泛地自由裁量权和 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④《若干解释》第67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查上诉案件,应当就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判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全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04.html -
了解详情
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如果原告针对被告提出的多个诉,其中有的应当适用行政诉讼程序或者刑事诉讼程序的,法院可否合并审理?比如,原告某建筑公司对某国土行政机关提起 判决;当事人虽然只对单纯的合并之诉的判决的一部分不服,提起上诉,那么在第二审程序中应该扩张上诉的声明,其上诉仍然具有阻断全部判决的效力。因此二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9.html -
了解详情
在此时才能够提出抗诉。民事诉讼法将审判监督程序排在第二编审判监督程序中的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特别程序之后,这一排列表明审判监督程序是 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诉讼,诉讼主体之间的平等性,是民事诉讼区别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一个本质特征。民事诉讼本质上属于私法的范畴。而检察院则是代表国家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81.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诉讼程序制度。第一是要修改立案程序,也就是起诉程序。要设计和安排所有行政纠纷最终能够有效的起诉到法院,受到法院裁判。第二是要规制起诉期限。我国 衡量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终极标准。法律的合宪性问题,法律之间是否冲突抵触的问题,在行政诉讼中,应视为类似于所谓审判前提问题,法院无权审查,自然不得成立拒绝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57.html -
了解详情
,即行使时效抗辩权。义务人之时效抗辩,得于第一审程序或第二审程序之辩论中以攻击防御方法提出之。义务人就其时效抗辩,虽曾在程序外提出,却未在程序内提出的 除权判决前申报权利的起诉期限(民诉198)、申请执行时效(民诉219)、行政诉讼时效(行诉39)和仲裁时效(《仲裁法》(1994)第74条,劳82)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2373.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之重要民事案件及行政诉讼。[3](P.104)其中就违法或不当裁判提起抗诉的规定,显然将对违法或不当的生效裁判提起再审抗诉的情形也包含在其中,这从前述《 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51.html -
了解详情
侦查程序的合法性、确认应否排除非法证据的裁判活动,则可以在第一审和第二审程序中先后发生。这两种旨在实施程序性制裁的裁判活动,都属于狭义的程序性裁判 具有民事诉讼的品格的话,那么,有关被告人供述合法性审查程序则带有行政诉讼的特征。换言之,在广义上的程序性裁判程序中,诸如回避、管辖、延期审理、重新鉴定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1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