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诉讼解决的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争议,在行政程序中,一方是拥有强大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另一方是势单力薄的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往往处于主动和优势 他人的证据充分,而且有造成轻微伤害的事实和证据,这就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法定条件;如果仅是打了人,但被打者没有造成轻微伤害,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66.html -
了解详情
这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如果是在行政诉讼中,这段表述语言则可以修改为:原告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持有证据而被告无 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26]《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89.html -
了解详情
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仲裁 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十四章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四十七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974.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文字虽然不多,但却蕴涵了比较丰富和重要的内容: (一)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可以建议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 现行行政诉讼法尽管规定审理 审查符合撤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的精神,《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第二审或者再审期间行政机关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申请撤回上诉或者再审申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837.html -
了解详情
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 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四十七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874.html -
了解详情
是法院就民事当事人双方之间业已发生的民事争端,从法律上加以解决的活动。而行政诉讼中的实体性裁判则意味着,作为相对人的个人因为不服作为管理者的行政机构的行政 指控的罪名给被告人定罪,就与司法程序的被动特征和“不告不理原则”直接发生冲突。司法裁判权的被动性不仅在第一审程序中有所体现,而且也适用于上诉审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11.html -
了解详情
是在庭前已经告知情况下,开庭时又重复告知,完全没有必要。如果在庭前准备程序中完成这些工作,就可以杜绝上述两个方面的缺陷,同时还可以减化 。-计算机数据与视听资料的展示。计算机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证据形式,是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规定,理论上一般称之为电子证据。电子证据主要是通过打印、拷贝方法收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90.html -
了解详情
监实务中的复查程序,在诉讼法律中没有涉及,申诉复查案件的审理长期处于一种没有具体程序规范约束的状态。当事人既未能规范化地参与到复查程序中去,也很难 中不应允许检察院如诉讼一方那样与对方当事人进行诉辩活动;二是为了保障民事、行政诉讼结构的稳定性及双方当事人诉辩权利的平等性,检察院不应动用调查取证权为一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3.html -
了解详情
无权直接适用WTO规则提起诉讼,因此法院也不能直接适用WTO规则来审理案件。第二,国际公法一般规定的比较抽象、原则,可操作性较差,其需要由内国法进行具体化 款。)也就是说,非经正式公布,不具效力。因此法院在行政诉讼中适用的法律只能是按照法定程序对外公布的法律、法规。按照透明度原则,我国已经或者正在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96.html -
了解详情
免受行政机关违法行为的侵犯,为受到违法行政行为侵犯的相对人提供法律救济,第二种意见认为,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主要是解决行政争议,维护行政管理,保护 撤诉行为应无条件予以确认。”24由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一度依附于民事诉讼制制度,在撤诉问题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目前在行政诉讼程序中的撤诉包括三种情形:原告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