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又可能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不一定能如实陈述案情;被害人则可能出于报复罪犯的动机,夸大犯罪事实;被告人则可能为逃避或减轻罪责,否认某些犯罪事实。因此, 举的事实是否属实。 四、对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 视听资料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增加了,表明人们驾驭和运用证据的能力提高了,由于视听资料是通过技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40.html -
了解详情
均无异议,法官助理就可以当即对当事人进行刑事指控证据的展示。如果当事人要求委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是有相关的刑事证据要提交,法官助理就应当给当事人安排必要的 的是经过法官助理法官做的实际上是当事人言辞质证的庭前证据交换和证据展示,上述证据已经经过了法官助理的审查判断,法官助理已形成内心确信。所以独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1.html -
了解详情
庭前实质性审查所致弊端之回顾刑事诉讼科学文明民主进步的过程,从相当程度上说,就是收集、审查、运用证据的不断科学前进的历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司法机关 差的问题(因法院在开庭前不了解整个案情,故很难判断检察院提供的证据复印件是否是《解释》要求的主要证据。),也解决了检审双方发生争议由谁确定主要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17.html -
了解详情
。过去,在刑事证据立法中只强调公正而忽视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弊端。例如,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标准、检察院审查起诉的 必须亲自在法庭上直接获取以口供或言词辨论方式呈现的事实和证据为审理判决的依据,对传来证据只有在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下,才能获准采纳.因为书面证言有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3.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展示等法律问题由控辩双方向法官提出动议和申请,由法官加以裁决的程序。[6]至于控辩双方可以申请要求对方展示证据的范围,联邦刑事诉讼规则有较为明确的规定 才移交法院由法院保管,辩护律师无法在法院阅卷。起诉书一本主义的优点是防止法院预先判断、明确防御的对象等,但缺点却是防御手段软弱。特别是在检察官开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574.html -
了解详情
法系重视程序正当,推崇对抗式的司法竞技论,而为了保证双方间的充分对抗以实现诉讼的公正,必须赋予当事人最大限度地接近事实和证据的权利。因此,英美法系 给文书持有人。 法院收到当事人文书提出命令申请后进行审查,其审查标准有三项:一是,程序性证明标准。要求提供证据的一方当事人必须能够大致说明其所欲证明的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018.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真相的一切侦查行动。预审法官进行侦查,查找犯罪证据以及证明受审查人清白的证据。《意大利刑事诉讼法》第327条和第358条也规定,检察官领导侦查工作并且直接调动 承担举证责任,但提出证据的程度以及与说服责任之间的关系至今也是众说纷纭。参见[美]约书亚德雷斯勒、艾伦C迈克尔斯:《美国刑事诉讼法精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962.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制度在18世纪统御了证据法领域,刑事司法实践中大量出现的刑讯逼供、秘密审判和冤假错案使其饱受诟病。法国大革命后,证据的自由评价原则受到了热烈拥护,在决定 预先设定了标准,从传闻证据排除的角度圈定了证据的大致范围。大陆法系亦不例外,在审查判断证据时亦确立了直接言词原则对传闻证据进行规范。 二、从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84.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两个重大弊端:一是不起诉决定是未经审判而作出的决定,客观上限制甚至剥夺了当事人、辩护人对证据的知悉权以及质证权;二是不起诉后续处理机制薄弱。例如 等进行规范。对执行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的审查和对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审查,北京一中院一般采用执行听证的形式。依照相关规则,北京一中院进行执行听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17.html -
了解详情
。其总体特征是,立法对证据的规定很少,没有系统的证据规则,证据法内容比较粗糙、片面,对司法人员调查、审查判断和采纳证据等方面缺少约束。在实践 14 .被告人也没有权利要求在法庭上与对他不利的证人进行对质。 三、中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展望 由于中国刑事证据制度存在上述不足,加上宏观法治环境不尽人意,尤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