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证;刑事程序;公正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一、引言:调查缘起与文本旨意 证人出庭作证符合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双重要求。一方面有利于查明事实真相 受到影响。{4}这种庭审既不是职权主义的,也不是当事人主义的,而是笔录中心主义。{4}一方面,这种庭审方式违背了直接言词原则,不利于法官查明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511.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填写询问人、记录人、法定代理人姓名或者询问的起止时间、地点,询问笔录没有记录告知证人应当如实提供证言等内容。这种记录上的缺失尽管属于形式上的程序违法, 补正。这与我国法院多年来实行的法院责令检察机关对侦查人员违法取证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的惯例,是比较吻合的。 在法院责令公诉方进行程序补正之后,案件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174.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程序从起点重新开始。德国的二审审理程序与第一审大致相同,传唤同样的证人,调查同样的证据。{5}上诉法院有义务收集和出示所有必要的证据以达成一项 、是否有相关证据进行支撑,二审法院主要通过印证的方式加以调查。具体而言,二审法院通过刑事卷宗和审判笔录里面记载的不同诉讼阶段、不同主体、不同内容的证言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3.html -
了解详情
结尾又是分号的错误与尴尬。 3、裁判文书证据名称表述错误。 主要表现为将庭审笔录作为证据使用,这在民事、行政裁判文书中尤为多见。为什么说将庭审笔录作为 调查笔录,在证据表述时,也只能表述为证人xxx的证言证明xxx,不能直接表述为调查笔录证明xxx。 【作者简介】 黄泽淳,基层法律援助处任职。 【参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97.html -
了解详情
:代理人持乡镇法律服务所证明和乡镇法律工作者证,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调查一般应由两人进行,并制笔录。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核对无误后,由调查人、 的与其智力和年龄状况不相当的证言; 二是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 三是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 四是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66.html -
了解详情
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证人协助调查;(3)使用语言权:证人有权利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提供证言;(4)核对笔录权:询问证人笔录 ,成为改革的一个“瓶颈”。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以庭审方式的改革为中心,那么证人制度属于“周边”制度的建构。忽略“周边”,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危及“中心”。诚然,证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1.html -
了解详情
,如已作出的鉴定结论、检验报告,已收集的物证、书证,拟传唤出庭接受调查的证人的姓名和住址以及与案件有关的信息等。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律 对方。未经展示的证据原则上不得在法庭上出示。法庭在开庭审判时,应当依据证据展示笔录和清单的记载,征询控辩双方意见。对双方仍不持异议的证据不再进行质证;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42.html -
了解详情
在大多数情况下均不出庭作证,法官对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的调查,仅局限于摘录和宣读控 方卷宗所记载的笔录。特别是对于案件的被告人,即使其在 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笔者对此条的理解是,证人可以不出庭,其证言只要经过公诉人 或辩护人宣读,审判人员在听取公诉人及诉讼参与人的意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157.html -
了解详情
现行刑事诉讼法其他法条之间发生冲突。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37条明确规定: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辩护律师经 特殊,纪检监察机关以及行政执法机关在取证时,仅仅是制作调查笔录而非讯问笔录和询问笔录,可能并未进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相关权利告知程序,因此,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257.html -
了解详情
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报案材料,办案机关根据报案,予以立案,然后进行现场勘查、走访调查,获取证据,确定侦查对象或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直至破案。二是, ]这种观点的合理性也大可商榷。就以对被追诉人的调查笔录为例,由于被追诉人在立案前是以证人的身份接受询问,立案后则是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接受讯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3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