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化问题。 3.前置审查程序逻辑的不严密性。除了上述操作形式化问题外,《民事诉讼法》第204条关于执行机构前置审查程序的规定,还会出现因逻辑混乱而导致 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但未规定在执行机构裁定中止执行后,对于与原判决、裁定有关的情形,案外人未申请再审是否可以裁定恢复执行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295.html -
了解详情
之一,合同审查时应掌握合同法第六章关于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相关规定。 1、合同的终止 合同终止是指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其法律后果只发生一个向后的效力, 提出解除的一方通知对方,且在通知到达对方时发生解除的效力。这也是在合同审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一方迟延履行时,只有这种迟延达到根本违约的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988.html -
了解详情
担保等制度加以解决,尚看不出采取缔约上过失责任制度将合同解除的必要。缔约上过失责任不适用于有效成立的合同领域。[3]这种见解在当时是有其道理的。 民法典的若干规定(尽管没有一般规定)。[13]而关于合同有效场合的缔约上过失问题,在学说上是由德国学者莱昂哈德(F Leonhard)于1896年最早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010.html -
了解详情
的条文,但劳动法对劳动合同解除纠纷的调整仍显得力不从心。本文结合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试图指出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制度规定的不足,以期对立法和司法有些许的 ,甚至相互矛盾,因此有必要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角度分别加以界定。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后附随义务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用人单位应负责办妥退工手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84.html -
了解详情
各国立法的普遍重视,各国法律无不对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程序、效力等做出明确、严格的规定。但对比各国,合同法定解除制度于学说理论及立法司法实践层面,长期以来多有 许冰梅:《合同解除中的法律问题》,《中国律师》2000 年第 8 期,第 60 页。)三、合同法定解除权发生的事由(一)大陆法系关于法定解除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970.html -
了解详情
(或登记行为)这一民事法律事实构成为前提。因此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能否发生转移是出卖人能否依约履行合同的问题。申言之,出卖人能否享有标的物的处分权, 的损失。一物二卖导致买受人损害赔偿请求权与合同解除权的竞合。买受人究竟主张损害赔偿请求权,还是主张解除权,可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自由选择。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01.html -
了解详情
。而合同本身是否成立。需要有一个适用法律的规则。具体的关于合同是否成立的判断,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待于以后的司法解释加以规定。 另外,在起草的过程 行为分别适用。由于各方意见没有达成一致。加之对新法的适用尚没有审判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解除合同可能涉及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研。 另外,按照《解释》第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06.html -
了解详情
。而合同本身是否成立。需要有一个适用法律的规则。具体的关于合同是否成立的判断,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待于以后的司法解释加以规定。 另外,在起草的过程 行为分别适用。由于各方意见没有达成一致。加之对新法的适用尚没有审判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解除合同可能涉及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研。 另外,按照《解释》第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05.html -
了解详情
的考虑。这正是许多大陆法学者明确反对将合同简约为bargain 的原因所在。在合同效力的问题上,大陆法更倾向于合同只有在完全履行之后,才算达到圆满状态。 对方支付损害赔偿。许多大陆法系国家的某些合同法制度诸如非违约方解除合同前的催 告、约定违约金条款、合同解除只能通过司法程序、拒绝承认情势变更理论等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05.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法》、新《劳动合同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都明确规定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 过程,是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合同解除权的重要依据。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规章制度,公司的管理将会陷于困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0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