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了保障。如我国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和刑事诉讼法第九条均规定了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并规定了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 条至147条分别规定了被告获得译员帮助的权利、不得担任译员的情形、译员的回避及保密义务等。 三、建立我国刑事诉讼中少数民族翻译操作规则之立法设想 联合国有关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05.html -
了解详情
和行为准则,但是,法律同社会经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得法律无法回避经济功利规则的支配,以效率作为法律分配权利和义务的标准已经溶入到现代立法精神之中,实在法 进行的审判将归于无效,审判必须重新开始。日本刑事诉讼法中并未明确规定集中审理原则,但在最高法院制定的《刑事诉讼规则》第179条之二也规定:“法院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35.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上,自启蒙时代以降,“自己责任”一直是现代刑事法学的基本出发点。基于此,在刑事诉讼法中,以事实发现为其目标的实体真实观念,构成了贯穿整个刑事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法犹如一棵刚刚稳固根基的树苗。因此,面对刑事诉讼法新一轮的修改,我们无法回避修法与法的安定性之间的内在矛盾。法的安定性是法律制度的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84.html -
了解详情
者司法。由此,对于司法实践中的这样一种声音,立法应当予以忽视。 证明标准问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也是此次刑事证据制度修改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刑事证据 的一项基本权利。尽管我们国家宪法对此并没有规定,但这并不妨碍刑事诉讼法中对此作出相应的规定。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一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53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程序事实:前者包括欠缺诉讼条件之事实,欠缺前提要件之事实;后者包括推事回避之原因事实,辩护人接见羁押被告并互通书信,有湮灭,伪造变造证据或勾串共 ,该行为才具有诉讼法律意义,才会形成上文所提及的合法的程序法事实。与刑法规范的评价机能不同,刑事诉讼法中的法律评价只关注诉讼主体诉讼行为是否合法、有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769.html -
了解详情
的质量。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在2012年3月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一方面,从证据的角度进一步强调了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 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有学者将此款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961.html -
了解详情
之后判处死缓呢?[19]学者龙宗智也指出,中国刑事诉讼中处理证据能力问题有一种特殊方法,即在有些情况下,回避证据能力问题,而将本属于证据能力的问题 提交了数次报告。[35]可以说,国际人权公约中规定的诸多刑事司法准则一直都是中国刑事诉讼变革的重要影响因素。 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制度也是如此。刑事证据法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884.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化才能够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还可以考虑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对弱势群体犯罪案件的审判一律要求相应的社会团体派员参加。实践证明,弱势群体更需要社会 实质及其权衡。这个问题对于理论工作者是不可回避的,因为确切说来,法学理论的深层旨趣并不是仅仅提供一种关于法律的解释性学说,而是应该提供一种紧密联系实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54.html -
了解详情
嫌疑人、辩护律师应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同时,律师应嫌疑人的请求,可积极代为申请取保候审、申请有关人员回避、申请检察机关调取证据等,以切实维护嫌疑人 犯罪等三种犯罪,作出经应侦查机关许可才能会见的限定性规定。 {2}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52.html -
了解详情
予以排除。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物证、书证,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该条文中的等字使用有其特定目的,即回避威胁、引诱、欺骗性取证的合法性问题 定义了证据的概念,改事实说为材料说。域外法治国家和地区极少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证据的概念,学理上一般采资料说。材料与资料,一字之差,其语义在汉语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85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