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刑事诉讼法和刑法保障人权方面的程序和实体价值统一的体现和必然要求。 (二)司法适用中的问题和悖难 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刑事诉讼法在立法层面对在不同诉讼阶段刑事 根本上对法条进行完善,也只会使其愈加繁琐,不利于司法操作。 [18]上诉、抗诉、二审等在文中我们暂不讨论,因为在这三个阶段,证据所起到的也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87.html -
了解详情
终止诉讼的效力。公诉一旦撤回,诉讼程序即告终结,检察机关不再对被告人进行刑事追诉,被告人处于无罪的地位,刑事诉讼法有关不起诉的规定同样适用与撤回公诉。[2] 的肯定。[12]但笔者认为,在法院判决宣告之前一概允许检察机关撤诉,弊多利少。在现行的立法条件下,应当对判决宣告之前作出限制解释。即撤诉的时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271.html -
了解详情
其间的争论也颇为激烈。笔者拟就审判监督程序的立法修改和完善提出以下观点和建议,供立法参考。 一、关于检察监督 《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 次数限制,将导致无限申诉、反复再审,以致终审不终。我国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一般而言,二审程序结束后,裁判即告生效,裁判生效后应当具有稳定性;只有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6.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进程陷于停滞。直到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国会才正式授权立法法案,由专门委员会制定新的刑事诉讼法草案,并经多次修改后于1988年9月22日颁布了 认罪,也不需要检察官同意。[14]这种审理方式与我国备受争议的二审不开庭审理方式以及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方式颇为类似,同样都是通过书面材料,加上对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106.html -
了解详情
第 133 页。) 一、引子:从中国问题到理论贡献 1996 年 3 月 17 日,在中国刑事诉讼法学者的立法参与和不懈努力下,承载其无罪推定、抗辩制、程序 的建议,而法解释学家则可能从刑事程序法的立法意图的角度,重新揭示那些遭到规避的法律程序的立法原意。[3](P5)由于没有将之视为一个值得关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51.html -
了解详情
的视角而言,我国关于审限制度的立法可以追溯至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其在一审、二审公诉及审判监督程序中都规定了审理期限。1979年《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8-139页。 [8]参见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1页。 [9]参见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8.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承认,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于二审法院在审查第一审法院的程序性违法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第一审法院在审理中只要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程序,尤其是侵犯了 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必须通过开庭、通过审理具体案件来发布司法解释,而不能像立法机构那样直接制作大量繁杂的司法解释,更不能像行政机关一样,对下级法院的请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13.html -
了解详情
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二、对反革命犯和贪污犯等判处死刑,仍然按照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1983年9月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自律,易怀有偏见,最终裁判结论也难以获得争议双方普遍认同。 (三) 死刑复核程序与二审程序合二为一。这是目前死刑复核程序最受诟病之处 由于死刑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72.html -
了解详情
贯彻这一原则存在不彻底甚至违背这一原则的情况。法院提前介入,二审审理范围以及再审程序的启动等,在理论与实践上乃至于立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应进行更 例外。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6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抗诉范围的限制。可见,我国对二审程序采取全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13.html -
了解详情
专门为辩护律师打造了一个罪名,从而增加了辩护律师的执业风险。关于本罪的设置理由,立法机关作了如下说明:在新的刑事诉讼法施行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 例如全国律协提出了设立我国律师执业案件追诉立案听证审查程序的建议,我认为是极为可取的。只有经听证程序确认应予追诉,侦查机关始可对律师以306条立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