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刑事诉讼法和刑法保障人权方面的程序和实体价值统一的体现和必然要求。 (二)司法适用中的问题和悖难 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刑事诉讼法在立法层面对在不同诉讼阶段刑事证明 对法条进行完善,也只会使其愈加繁琐,不利于司法操作。 [18]上诉、抗诉、二审等在文中我们暂不讨论,因为在这三个阶段,证据所起到的也更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87.html -
了解详情
是强制性指定辩护进入到侦查程序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意义重大。但若与一些法治国家,乃至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立法规定相比较,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4条以及草案的相关 ,也有利于侦诉活动的正确展开。另外,基于保障基本人权与审判公平的需要,二审程序适用强制辩护应当是强制辩护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强制辩护的指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46.html -
了解详情
文书发现错误,依法再次进行审理时所适用的程序。再审程序作为一种特殊的纠错和救济程序,只能在一般救济手段即一审二审程序终结之后,对已经生效但仍有错误的民事 审理。这种做法在理论和实务界都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认为,从《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意图来看,抗诉案件应由上级法院进行审理。抗诉案件一般难度比较大,为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5.html -
了解详情
以书面上诉状逾期为藉口剥夺被告人的上诉权,否则有违刑事诉讼法保障被告人人权的宗旨和精神。从法理上讲,诉讼程序启动的主要标准为当事人(检察机关)的意思表示, 或者上诉之后最后的判决没有朝着被害人期望的方向发展,但他仍然会因为自己在刑事诉讼二审程序中被充分的尊重和公正地对待而认同或接受有利于被追诉方的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90.html -
了解详情
年以来我们追求的那种理性再审初步得到了回应。 目前刑事诉讼法也在进行修改,在公布稿没有对审判监督程序修改的情况下,理论界和法院纷纷提出了修改意见, ,刑事审判监督制度将进行部分修改。总结下来,尽管社会中存在一些非理性因素,尽管立法过程中有部门之间的博弈,最终,来自于法律共同体的力量还是能够推动审判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3.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进程陷于停滞。直到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国会才正式授权立法法案,由专门委员会制定新的刑事诉讼法草案,并经多次修改后于1988年9月22日颁布了 认罪,也不需要检察官同意。[14]这种审理方式与我国备受争议的二审不开庭审理方式以及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方式颇为类似,同样都是通过书面材料,加上对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106.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的视角而言,我国关于审限制度的立法可以追溯至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其在一审、二审公诉及审判监督程序中都规定了审理期限。1979年 层出不穷,并引发实践环节的诸多消极连锁反应?有关部门将原因归结为人民法院对刑事审限制度执行不力,于是2000年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又颁行了《关于严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8.html -
了解详情
的案件的核准权明确统一由最高人民法院掌握和控制。 但是79年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规定尚未得以实施便几成空文。进入80年代后,伴随着改革 在具体设计环节和运作方式上的缺陷反映出中国普通救济程序在基本框架结构设计方面存在问题。二审程序的流于形式和死刑复核的名存实亡,导致大多数案件事实上进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72.html -
了解详情
的调查,收集新的证据。 四是欠缺律师辩护权的保障机制。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辩护律师在二审后享有独立的调查取证、会见、通信等权利保障机制和途径, 的完善 一是明确被告人辩护权的立法规定,具体规定实现辩护权的义务主体、实现方式和途径。可考虑在刑事诉讼法中增加被告人在死刑复核程序中享有辩护权,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85.html -
了解详情
,制裁不法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上级人民法院指导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有利于促进各级人民法院提高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的办案质量。关于这一法律制度,由于 。因此,对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受理刑事申诉的管辖分工,应从立法上加以明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章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来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