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民事审判制度也正处于从传统的职权主义向更具有对抗性质的当事人主义过渡。如何认识民事诉讼中法院与当事人的相互关系,关系到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 和开庭时间、地点等有关信息,以便公众旁听。二是除法律规定的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一律公开审理案件,并允许公众旁听审理案件全过程。三是不论案件是否公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98.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国民事诉讼法尚未对证人出庭作证宣誓或具结不作伪证的形式作出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已经试行证人宣誓制度,或具结不作 月版 第117-118页 ②参见王茂华、邓运日《试述民事诉讼的直接言词原则》 载于《福建审判》1998年第3期。 ③参见《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02.html -
了解详情
辩论而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五)仓促的庭审过程限制了当事人意见的表达。近两年不少法院都制定了二审开庭率的指标,强调公开审判,民事二审案件书面 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由于我国诉讼制度起步较晚,而且受前苏联影响较深,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4.html -
了解详情
有效性。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实现当事人的权利,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回复正常,以“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10〕如果诉讼不讲求 236页。三联书店1987年中译本。 〔5〕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第30页,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版。 〔6〕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来说,毕竟更有可能查明事实。由于受到前苏联民事诉讼制度和理论的影响,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亦长期认为诉讼中证明的任务是确定案件的客观真实,裁判中认定的事实应当 、绝对真实的程度,事实探知绝对化是民事审判中脱离实际的不正确理念,应予消解。参见卞建林、郭志媛:《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中国法学》2001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9.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的问题,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对类似“非正式开庭”的程序情境加以辨别和重新定位的必要之外,有必要在实质性地落实公开审判原则、真正充实开庭审理内容这一高度上来考虑 程序运作状况和体现于其中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应该被理解为我国民事诉讼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一环,体现的是一种“自组织”或内生的秩序形成或结构转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8.html -
了解详情
中心问题之一。在采取这种程序结构的诉讼制度下,诉讼法和诉讼法学自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不受重视,源于“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产生此观念的重要 阐释和讨论争讼程序及其法理。争讼程序解决的是争议案件,其核心程序是言词辩论。由此决定了对审原则、公开审判原则、处分原则、辩论原则、集中审理原则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1.html -
了解详情
定在当事人一方的住所或居所,这是极不得当的。既有不公正之嫌,又有违公开审判的原则。在当事人为自然人的情况下,在一方当事人家中宣判,是将宣判这一重要 不够具体、明确,一些问题无章可循,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有损法制的尊严和统一,必须在制度上予以完善。笔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宣判制度的完善应从我国实际出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88.html -
了解详情
不是指合议庭独立行使审判权,更不是指独任审判员独立审判,并且还认为这是我国审判制度区别于西方国家的法官独立审判制度的一个特点。我们认为,这种解释 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397—398页。 [40] 转引自方流芳:《民事诉讼收费考》,载《人大法律评论》2000年卷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98.html -
了解详情
减少诉讼成本。调解也是目前我国法院运用的最多的一种处理民事诉讼的结案方式。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现行调解制度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本文 ,即从调解开始到达成调解协议都必须是双方当事人或代理人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方有效。禁止背对背调解,不公开进行调解属程序违法行为,是引起再审程序或检察机关抗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99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