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有权随意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在当事人未要求再审的情况下,法院主动发动再审,这相当于法院代替当事人处分自己的民事诉讼权利,因此与处分原则相抵触;「5」 的含义,应当包括案件的所有证据尤其是主要证据应当经过两级法院两审质证。「8」两审终审后一方当事人又提供新的证据即一、二审未曾质证过的证据申请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97.html -
了解详情
过程,通过观感加强对判决的认可,从而实现正义。 (三)一审终审取代二审终审之正当性考察 诉权是民事诉讼程序的核心。与独任审判取代合议制不同,一审终审 的缺陷,可能会出现部分案件被简单化的状况,必须考虑当事人提请再审或长期信访的可能性。 (二)小额诉讼程序的可替代性 正如前述,就节约司法资源的目的而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673.html -
了解详情
,2011年7月16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便已决定再审李昌奎案。云南高院的再审理由是: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廷礼、陈礼金不服,向本院提出 合议庭独立审判的权限,那么一个合议庭的判决结果可以与经过审委会集体讨论决定的原二审终审判决相背离,那是否有违法律规定关于合议庭必须遵守审委会决定之嫌?云南省高院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82.html -
了解详情
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第十一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675.html -
了解详情
在更高程度上的法律适用统一性,应当考虑审级制度的改革。设置有条件的三审终审制度,不仅有利于提高审判的质量,也有利于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当然,如果将所有案件 确有错误的,即使没有当事人的申请和检察院的抗诉,也可以主动提起。但有违反民事诉讼处分原则之嫌,因此,有学者主张,建立再审之诉,通过当事人行使再审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15.html -
了解详情
从诉讼制度上说,我国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终局判决后,一方当事人以新的证据申请再审,再审法院的判决、裁定即为终审判决、裁定,该证据既为终审证据 规定了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法定条件,第18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但对可以提起抗诉的生效判决、裁定的范围未作任何限制。人民检察院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32.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制度的目的之一又在于解决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受到严重冲击而缺乏终局性的所谓终审不终问题。涉诉信访现象与此紧密相关,所以如何可能釜底抽薪、减少当事人对信访的 适用》2005年第2期;王亚新:《再审之诉的再辨析》,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4期。 [2]民事诉讼法学界有关审判监督制度的研究在这个领域的先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2.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规定的两审终审制度,目前我国许多学者主张实行三审终审制,其原因之一就是基于审判监督程序的诸多弊端。同时新的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对再审案件举证问题也 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给四川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复中指出:对检察院抗诉,人民法院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后,维持原判的案件,原抗诉检察院无权再抗诉,只有原抗诉检察院的上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70.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机关提起权利保护的一种手段和权利,申诉应当属于诉讼的一种。1991年我国在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增加了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尽管规定不尽完善,但这一程序的 再审适用的程序和审级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在于没有自己独特的审理程序,也没有确定再审终审的原则。而对生效的裁判实施救济的特殊手段导致再审程序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7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规定的两审终审制度,目前我国许多学者主张实行三审终审制,其原因之一就是基于审判监督程序的诸多弊端。同时新的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对再审案件举证问题也 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给四川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复中指出:对检察院抗诉,人民法院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后,维持原判的案件,原抗诉检察院无权再抗诉,只有原抗诉检察院的上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2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