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社会相关组织的帮助下进行自我改造,表现好的,不再起诉;对个别在考验期内再犯新罪的,一并起诉。这样做可弥补现行起诉制度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存在的 宣告、缓执行。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是缓执行。从其运作效果来看,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绝大多数能够遵守监管规定,重新犯罪的情况极为罕见。今后可在尝试暂缓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43.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缓刑对刑罚保留着执行的可能性,会促使少年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不敢恣意妄为,以避免再犯新罪,同时将少年犯放在社会上监督改造,可以避免因关押带来的交叉 ,让其继续从事一定的就业、学习等社会活动,考察期满后,综合考虑被告人在考察期间的表现以及其所犯罪行的具体情况,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进行合法合理的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0708.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确有悔改立功表现,可以对原判刑罚予以减刑,同时相应地缩减其缓刑考验期。对于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 以上的罪才能撤销假释。还有更严的规定则是,罪犯没有犯新罪但违反了假释期间的规定也要被撤销假释。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4269.html -
了解详情
缓刑、假释。1979年《刑法》第70、 75条规定,撤销缓刑、假释的唯一条件就是再犯新罪,而1997年《刑法》第77、 86条增加了发现漏罪 公司,以该公司江东营业部名义继续从事金融活动1996年1月至1997年刑法8月期间,宁波市有关部门在多次审计、检查中发现并指出江东营业部存在严重问题,被告人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46.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发生法定的应当撤销假释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但如果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或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即应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六)缓刑的变更执行 缓刑的变更执行,是指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36.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规定,罪犯一入狱就可以减刑1/4,其附加条件是罪犯在狱中未再犯新罪。美国有一些州也实行同样的制度。[6]这些规定同样不是基于罪犯的良好表现 拘役的犯罪分子是不能适用假释制度的,而且对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同样不能适用假释制度。事实上,由于被判处管制或宣告缓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86.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如果未犯新罪,未发现漏罪,也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 减刑。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于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因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48.html -
了解详情
重大立功表现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利益大小以及故意犯罪的社会危害大小,衡量它们之间的罪与赎罪因素之比例程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此作为影响犯罪人处理结局的根据。( 的积极性,并使该制度因条件过于僵硬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间的减刑应当从严掌握的思路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其制度的设立应当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95.html -
了解详情
立功表现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利益大小以及故意犯罪的社会危害大小,衡量它们之间的“罪”与“赎罪”因素之比例程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此作为影响犯罪人处理结局的根据。( 的积极性,并使该制度因条件过于僵硬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间的减刑应当从严掌握的思路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其制度的设立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71.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如果未犯新罪,未发现漏罪,也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 减刑。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于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因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14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