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指已满七周岁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已成为我国刑事案件的主体人群,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60%以上。其中十四周岁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 混迹于其团体中,便会诱使成员之间互相模仿、交叉感染,逐步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强化和共同犯罪案件的不断发生。 (四)暴力程度增强,凶残程度增加 有关资料显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22.html -
了解详情
则很少给予肯定。其实,在青少年罪犯改造过程中引入这种评价机制,对于塑造青少年罪犯健康心理、激发改造热情,从而避免或减少重新犯罪具有积极意义。 一、肯定性 成熟的、积极的自我映象是可行的,只要针对个体形成消极自我概念的原因,采取一些心理干预措施,不断从情感支持和社会赞许方面给予鼓励,这样经过反复的刺激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84.html -
了解详情
失范现象,一些人因此陷入生计困境,也就容易滋长各种违法犯罪。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发布的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目前至少有约1000万闲散未成年人,在未成年犯 青少年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要改进教育方法,更加关心青少年的心理、思想发育状况,及时给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和帮助,合理引导,保护他们的个性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12.html -
了解详情
失范现象,一些人因此陷入生计困境,也就容易滋长各种违法犯罪。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发布的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目前至少有约1000万闲散未成年人,在未成年犯 青少年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要改进教育方法,更加关心青少年的心理、思想发育状况,及时给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和帮助,合理引导,保护他们的个性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8.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学、法学、生理学等学科以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对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和其他犯罪问题的现状、原因、特点、趋势与治理对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学者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观点,提出罪犯是可以改造的,并且在罪犯处遇、心理矫治、法纪教育、劳动技能培养、继续帮教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对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46.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病学等角度对犯罪人进行分类。[5](470)如德国精神病学家格鲁莱依犯罪心理将犯罪人划分为(1)倾向性犯罪人;(2)薄弱性犯罪人;(3) )弱性人格犯罪人:这类犯罪人是基于生理原因而导致人格发育不完整或者不健全,包括了青少年犯罪人和病理性精神障碍犯罪人。青少年犯罪人由于社会阅历的限制,加上青少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42.html -
了解详情
,学校教育还有某此不尽如人意的失误和缺陷,不利于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1)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由于教育观念上片面强调 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低,如果在他们的青春期不注重加以引导的话,容易引发青少年犯罪。 (2) 兴奋性与判断力低的矛盾 未成年人常常处于性绪激动的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5386.html -
了解详情
毒害,部分人往往胆大妄为,丧失理智,不计后果,从事某些犯罪。这也是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严重的重要原因。[5]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工往往血气方刚,好冲动,做事 的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个体对社会事物的接受和判别能力,进而制约对正常社会心理的适应和对社会规范的遵从深度。从个体的角度而言,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1130.html -
了解详情
【出处】《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的1期 【摘要】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的监护缺失是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但父母外出务工是基于生存压力的不得已之选择, 家庭预防》,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3]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49页。 [4]陈兴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699.html -
了解详情
,学校教育还有某此不尽如人意的失误和缺陷,不利于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1)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由于教育观念上片面强调 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低,如果在他们的青春期不注重加以引导的话,容易引发青少年犯罪。 (2) 兴奋性与判断力低的矛盾 未成年人常常处于性绪激动的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