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应属于无效;另一种观点认为协议有效,理由是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法律,赋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行和解的权利,如果赔偿额合理合法, 、人民检察院、工会。该法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待工伤的行为标准是“……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及所在地劳动部门……”同样是强制性的。 《工伤认定办法》第17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687.html -
了解详情
和社会保障部令 第 25 号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已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9次部务会议讨论通过, 现予公布,自2005年2月 劳动者造成损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赔偿 发生争议的,依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一) 因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对劳动者造成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755.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的依法用人用工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则大大减化了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减少了劳动争议仲裁、诉讼成本。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要好好学习 。 5、经济性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20人以上或者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841.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进行正确的理解。 众所周知,我国劳动法对劳动力派遣合同未作规定,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司化改造步伐的加快,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分工的细分,用工呈现 诉求时,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 当劳动者因工伤事故赔偿提出诉求时,按国务院颁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14《关于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330.html -
了解详情
目前劳资关系不够和谐,双方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2、主体日趋多元化,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争议案件适用法律庞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为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组织,对劳动法律、法规掌握了解的比较全面,还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01.html -
了解详情
天时间。另外,对于一些特定的调解协议还赋予了法律效力。如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的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 权利和义务 根据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在争议处理过程中,享有以下权利: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8469.html -
了解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最高 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用工争议,按劳动争议处理,由该用人单位或者其出资人承担劳动法上的责任。 用人单位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7829.html -
了解详情
,并符合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2008年5月1 仲裁时效不会中断,劳动者很可能错过仲裁申请法定期限而丧失法律救济保护。 倘若劳动仲裁委员会认为当事人申请仲裁超过法定时效等为由而裁定不予受理,应当做出不予受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45.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和解决传统法学没有提出或解决的问题。法学界尽管对经济法是否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存在争议,但对经济法学作为独立学科却无人质疑,主要是由于它已经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法学 向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提起诉求。尽管这两种争议具有同样性质,却因为前种纠纷依《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第2条、《劳动法》第7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143.html -
了解详情
逐步向市场化迈进。国务院在1993年颁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明确将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通过仲裁或诉讼等司法手段来解决,使我国的劳动 ,并明确了劳动争议通过仲裁或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劳动法》颁布后,劳动行政部门又颁布实施了如《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企业经济性裁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4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