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巨大的审判压力,且案件呈日益增长的态势。较之以2003年,2004年刑事案件增长率为1.5%,民事案件中合同纠纷增长率为32%,权属侵权和婚姻家庭类 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也大大的减轻了人民法院的审判压力。 二、现行诉讼调解制度的缺陷及与司法公正之冲突 (一)调解的强制性和功利主义色彩 调解的魅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806.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审理政府与公民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冲突案件,代表国家主持司法的正义。因此,国家在刑事诉讼中地位应当是居中审判,应当是正义的主持者,而决不能成为诉讼者 国家起诉他人,再由国家进行审判,从程序公正的角度看,有违诉讼回避规则,如何实现正义? 何况,在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设置中,代表国家起诉的检察院还是刑事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71.html -
了解详情
出版社2001年版,第232-234页。 Charles Plant (Editor-in-Chief), Blackstones’s Civil Limited, 2001,p.744. 徐昕:《英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载张卫平:《司法改革论评》(第四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版,第113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96.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诉讼证明方式。司法认知的对象主要是特定的案件事实,在美国等实行当事人主义诉讼制度的国家,司法认知的对象除了案件事实外,还包括立法事实。我国立法上没有 指承担证明责任的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不同诉讼的证明标准不同,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而民事案件则是优势证据。在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007.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 一、民事诉讼证据举证时限的理论基础 对于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体现举证时限制度的 只能是形式真实而不可能是实质真实。另一方面,由于民事诉讼法所要求的标准远低于刑事诉讼法所要求的确实和充分的证据标准,因此,以形式真实或由法律真实作为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16.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 一、民事诉讼证据举证时限的理论基础 对于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体现举证时限制度 是形式真实而不可能是实质真实。”另一方面,由于民事诉讼法所要求的标准远低于刑事诉讼法所要求的“确实和充分”的证据标准,因此,以“形式真实”或由“法律真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27.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担任其所在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或许上述规定执行不尽如人意,2004年3月19 二审未开庭作出的(2001)陕刑一终字第65号刑事裁定书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所规定的回避制度是指个人回避,并没有规定审判组织或审判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049.html -
了解详情
的诉讼权利,但更多的则属于形式上的违反法定诉讼程序问题。例如,刑事诉讼法将一审法院违反回避制度、违反公开审判规定、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等方面的 Comparative Law,1996,pp.4849.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下)》,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页66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96.html -
了解详情
与司法实践在这一原则上存在的缺陷对于正确界定检察机关的地位以及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涵义及起源与沿革 客观 ,因此法律规定,当检察官符合法定条件时,也应依法回避。 其二是关于检察机关全面调查义务的规定。刑事诉讼法典第43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594.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 )违反本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 (二)违反回避制度的; (三)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四)审判组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