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收集证据后,向人民法院起诉,致使一些非自诉案件转化为自诉案件,增大了人民法院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虽然人民法院可以依据刑诉法第171条、刑诉法解释第188条、第 高。实践中,自诉人往往仅注重证明危害结果的发生,而不注重证明危害结果的发生与被告人行为之间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如在故意伤害(轻伤)案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50.html -
了解详情
。关键词不作为行为义务根据分类刑法上的不作为是相对作为而言的,它是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之一,与作为具有相反关系。由于不作为的复杂性,其历来为人们所 ].达德布路赫(Radbruch)认为,“不作为因欠缺作为行为之意思,‘身体的举动’以及两者之间‘因果关系’,自与作为有异,此二者系处于‘动’与‘静’之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1.html -
了解详情
客户违约金20万元,赔偿损失30万元,那么该民政局局长必须承担造成5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的玩忽职守罪责。3、因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灭失、毁坏后,经修理、重制 的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玩忽职守行为与公共财产重大损失的客观危害后果之间必须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如果二者之间没有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05.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78—283页。) 2.独立性说 共犯独立性说是近代学派的观点,以行为人主义、行为共同说、主观主义理论为其理论基础,认为犯罪是行为人恶性 ;教唆犯的不作为与他未予排除的危险所造成的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注:参见夏华:《教唆犯新探》,载《政治与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0.html -
了解详情
应认为成立故意伤害罪。如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行为人与被害人勾结,对被害人实施轻伤害的,构成伤害罪,因为其动机恶劣;又如赌博,一人承诺在赌输后对方可以 ,可以宣告无罪;犯人指使他人窝藏、包庇自己的,都不成立窝藏、包庇罪的共犯。 此外,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罚目的、对故意的认定、共犯等问题都要考虑公众认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08.html -
了解详情
在国家或公共机关、企业、组织中担任经常性或临时职务,或者从事经常性或临时性工作的人员(如在俄罗斯、阿尔巴尼亚、奥地利、意大利、美国);2.经常性和 和私营企业则具有私有性质。 玩忽职守行为与重大损失之间,必须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直接责任人,是承担罪责的行为人,间接责任人不构成玩忽职守罪。 3.本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201.html -
了解详情
在国家或公共机关、企业、组织中担任经常性或临时职务,或者从事经常性或临时性工作的人员(如在俄罗斯、阿尔巴尼亚、奥地利、意大利、美国);2.经常性和 和私营企业则具有私有性质。 玩忽职守行为与重大损失之间,必须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直接责任人,是承担罪责的行为人,间接责任人不构成玩忽职守罪。 3.本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08.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这里,借款人的欺骗行为与取得贷款以及造成的贷款风险之间应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实务中查处的一些骗贷案件,借款人在向 》2010年8月4日。 ⑺徐会展:《骗贷数额能否单独成为骗取贷款罪的定罪标准》,http://lawyer.110.com/119115/article/show/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6655.html -
了解详情
抛弃的行为。因为逃逸人还实施了其他相关的行为,而此行为与后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所以就往往构成另罪。《解释》第6条就有相关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88-189页。 [17] 参见赵炳寿主编:《刑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508-515页。 [18] 参见王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79.html -
了解详情
,对王某不能定罪处罚。 对此,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王某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王某虽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行为,但该行为是针对银行的 不是针对被害人的。这样,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行为与危害后果间并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而且,作为该存款的名义所有人,王某也有权将其取出,银行无权干涉。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