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喜一忧。其实,在2008年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针对劳动案件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完备了,只不过这些法规、规章是比较庞杂的,颁布的时间横跨 十几倍,各仲裁庭和法院已经不堪重负。2008年7月份之后,广东省高级法院、省劳动仲裁院联合下发了相关指导意见,随后深圳市中级法院于当年9月也下发了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370.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改制等引起的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或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而产生的劳动纠纷。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创建的一大批 相互间规定不一致的现象,规章、地方法规、复函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造成了劳动仲裁部门的仲裁员之间、劳动仲裁部门与人民法院之间对规章、复函的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185.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认为,工伤认定,是指劳动保险行政部门根据劳动者或者其直系亲属的申请,依据工伤保险法律法规,确认劳动者所受伤害、所患职业病及其他特殊情形是否属于工伤的行为。 因职工受到的伤害是否属工伤有争议的,对这些法律事实的审查在劳动仲裁程序中一并解决即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审查认为不属于工伤的,可作出不予受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184.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 ,而这是一个统一的法治国家所不允许的。例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国务院的实施条例通过颁布前,于2008年6月23日制定颁行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637.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中部分事项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情况,由于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如果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原则“不告 的根据《劳动法》第四条的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都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61.html -
了解详情
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暴露出深层次的问题急待解决,劳动争议案件存在起诉率高、集团型诉讼增多、涉及范围广、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特点,处理不当,往往成为社会不稳定的 与《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一致,即二年。 三、 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对策 (一)对劳动仲裁前置原则的异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对当事人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59.html -
了解详情
和举证责任的规定,都是以前的《劳动保险条例》和其他劳动法律法规所没有规定的。(三)确定劳动能力鉴定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在处理工伤事故责任纠纷的事实认定 实行仲裁解决,也可以适用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现行的劳动争议制度是先实行劳动仲裁,仲裁不服,再提起民事诉讼。目前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应当采用这种办法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2.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主要强调的是凡由行政部门或企业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仲裁机构应予以受理。只有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人民法院才应予受理。 事故的发生、经过、后果是一个较难的问题。应依据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本省本地区有关规定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公平公正处理。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24.html -
了解详情
前置、法院管辖、受理、仲裁委的不受理、仲裁决定与仲裁裁决、程序问题与实体问题、人事政策文件与劳动法律法规的适用等诸多问题,其中表现最为普遍是 高级人民法院率先出台了《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受理和管辖问题的通知》。对法律适用问题这一重大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法函[2004]30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88.html -
了解详情
是,劳务合同是非要式合同,可以书面形式也可以口头形式。法律法规对劳务关系主体的要求,不如对劳动关系主体要求的那么严格。 劳务关系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 ,才可起诉至人民法院。 而劳务关系纠纷则无须经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可直接起诉至人民法院。 (八)、保护时效不同 劳动关系的保护时效一般为一年,由《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27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