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的案件应一律发回重审。如前所述,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对程序有问题的案件发回重审时强调“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行政诉讼中对程序问题还可以改判,刑事 是限制重审次数。前者显然不可取,否认重审后由原审法院作出的判决是一审判决明显违背两审终审原则,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当肯定当事人对重审后的一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案件应一律发回重审。如前所述,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对程序有问题的案件发回重审时强调“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行政诉讼中对程序问题还可以改判,刑事 是限制重审次数。前者显然不可取,否认重审后由原审法院作出的判决是一审判决明显违背两审终审原则,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当肯定当事人对重审后的一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98.html -
了解详情
低下的问题。 在刑事审判领域,案件请示制度的后果不仅造成了诉讼的效率低下,同时还导致对被告人的超期羁押、严重侵犯人权。在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对被告人进行未决羁押 的。”他还说,严格按照法律讲,向上级法院请示办案是违法的,两级法院事先通气,是把两审终审制变成了一次审理,但实际中又没有办法。——新华网重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60.html -
了解详情
委诸法院的自由裁量,诚如一位台湾学者在比较了两岸民事诉讼管辖制度后所言:“所渭‘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一般言之,系指案情复杂,牵涉较广或诉讼标的金额或 也越需要得到公正处理,而将大标的额的案件划分给高级别法院,正是为了案件的公正处理提供程序上的保障。进一步说,从两审终审的角度看,法律还为人标的额的案件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6.html -
了解详情
在民事执行程序中采取如下措施来遏制恶意讨债行为:(1)实行债权凭证制度,就是由人民法院给债权人制定债权凭证,从而为执行提供依据。制定债权凭证,对于被执行人 因此,我认为,当前我国必须加紧修改民事诉讼法,改革再审程序,实行有限的三审终审制。这个做法的主要构想是:一是改变现有的两审终审为三审终审,二是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7.html -
了解详情
中, 因为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前置, 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度如果适用劳动诉讼, 劳动诉讼案实际上变成了三审终审, 本来要求简易、快捷的劳动诉讼变成漫长的拉锯战, 立法的目的和立法运行出现严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9329.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的措施。 二、仲裁与诉讼的利弊 仲裁与诉讼制度各有优劣势,二者形成相互补充的状态,也构成了我国基本的法律裁判程序。因此,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 ,仲裁的受理和开庭程序相对简单,诉讼相对复杂;其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裁决立即生效。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还可上诉,并且提起上诉程序仍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803.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于一审判决作出后,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的通说,当事人可以从收到判决文书之日起分别计算各自的上诉期间,但如果为二审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宣告或送达当事人的 诉讼法中并无既判力一词,尽管随着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入,既判力制度已广为诉讼法学界学者所认可和接受,然而,诉讼实务界绝大多数法官尚未开始用既判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22.html -
了解详情
首先上诉,则无异视申请再审为第三审程序了。更何况,即使在三审终审中,也有允许当事人飞跃上诉的立法例。当事人放弃上诉权直接行使申请再审权所获取的利益 检察院的性质,结合我国当今实际,参照我国检察制度史,借鉴外国经验,应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予以修订完善,重新审视检察机关提起或参与民事诉讼的问题。建议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00.html -
了解详情
力问题尽管在近年来受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的关注并得到了初步的研讨,但是与其他民事诉讼理论和制度相比,既判力所面临的实践难题和立法难题处于更为 法官与一方当事人单独接触乃至于偏向于一方当事人的现象司空见惯;违反自愿原则的违法调解现象时有发生;两审终审之审级制度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不力;等等。显然,在强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