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死亡后又碎尸的,宜将侮辱尸体罪与故意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第三,本犯自己毁灭、伪造证据的,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而不被刑法 交通设施犯罪没有疑义(由于杀人罪的法定年龄只需十四周岁,若认识到有人可能死亡,评价为故意杀人的预备也是有可能的),但这种符合客观不法构成要件只是欠缺主观有责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58.html -
了解详情
](3)认为应属于想像竞合犯,罪名应为故意伤害罪、过失重伤罪、故意杀人罪或过失杀人(过失致人死亡)罪[8].因为行为人是基于一个犯罪实施的一个抗税 ,《法律科学》1993年第2期。 [9]张明楷:《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犯罪与对策》, 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142页。 [10]陈兴良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8.html -
了解详情
的“故意”不能脱离行为人所预见到的后果而孤立地进行解释。比如,故意杀人要求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够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是明知的,对于这种结果,行为人持积极追求或放任的 有人被余英小卖部前的台阶拌倒摔死,二审法官说不定会给余英定个过失致人死亡罪!这两个荒唐判决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三:其一,有关办案公安干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46.html -
了解详情
沸沸扬扬闹腾了数年,迷惑民众数十万,宣扬操纵者谋到了巨额资财,而信众中不少人惨死,最后发展到非法大规模集会,围堵党政机关,甚至围堵党中央国务院机关。对于这样一种 逃逸等“特别恶劣”情节的,才被规定为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相同份量的罪。只有被害人死亡的原因确系交通肇事的逃逸造成(这已类同于故意杀人,即过失肇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05.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从立法技术的角度废止多种非单纯故意杀人犯罪行为的死刑规定。 第三,至迟在2050年前最终废止致命性暴力犯罪与战时暴力犯罪的死刑。中国现行刑法规定有 体现为复合罪过,即对于普通暴力犯罪是出于故意,但对于被害人死亡之结果则系出于过失,如故意伤害而过失致人死亡。 (24)参见杜兆勇:《废除死刑需要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7008.html -
了解详情
三,我们之所以上张应当预见的内容包括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理由就在于,犯罪过失的认识程度与犯罪故意的认识程度比较起来是较低的即使和有认识过失一样只认识 此种结果,但当时由于不谨慎,一时疏忽,发生了危害结果。因此,某甲构成了过失致人死亡罪。另一种意见认为,某甲抓住某乙肩膀猛拉一把让他快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867.html -
了解详情
是侵犯损害的意思,即指犯罪对一定的社会关系造成了现实的损害,如故意杀人 罪中致人死亡的结果,盗窃罪中他人对财产失去控制的结果,都属于对社会关系造成了 相当之差异。由于此等差异而就刑事政策上考量,对于不法内涵与罪责内涵均较故意行为为低之过失行为,并无全部加以犯罪化之必要。[22](P348)即只 对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669.html -
了解详情
之故。主张结果无价值论的观点认为,故意犯与过失犯在违法性阶段并不存在什么本质性区别即故意杀人行为与过失致人死亡的违法性并不存在什么不同,两者的区别 被害人不仅不予理睬,而且还强行要解陈某的裤带,陈某情急之下拿小刀乱刺,致二被害人受伤。由此可见,笔者认为二被害人的行为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是被告人发生误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75.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杀人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及其他过失犯罪的区别。(一)、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 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区别要点: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仅有消极的不救助行为;而故意杀人或伤害罪行为。(1)有积极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68.html -
了解详情
相应专业训练和研究并已经从事法律实务的业界新人,本人比较认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说法,也希望借此机会与各位方家法眼做一下探讨交流。主要原因如下,首先, ,我们不应该也不能断章取义。我们知道即使是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也还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存在呢,也就是说即使是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之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8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