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局限性而表现出较为浓郁的国家观念和国家干预意识,是我国传统职权主义诉讼体制的典型反映。诉讼法学者李祖军教授将其称之为“维护社会秩序说”,笔者以为 种试图融合各种立场的折衷学说。这种学说貌似公允,实则没有说明什么问题,因为研究民事诉讼目的本身的基本宗旨,是要在多种价值目标中,结合本国社会经济状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13.html -
了解详情
一度改行当事人主义。在19世纪的产业革命浪潮中,以至整个20世纪,各国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又加强了职权主义的色彩。 (二)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成因 勋爵组成的司法改革小组拟订的方案(Access to justice)也对英美法官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超然地位进行了反省,强调了法官对程序的干预。 为什么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11.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的,是属于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民事诉讼目的也必然受制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的总体发展水平。首先 多的资源投入到诸如司法机构、律师行业等司法领域的。公民可以获得的诉讼资源亦必将不足,由此造成司法资源不足,从而导致司法资源与司法服务需求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1.html -
了解详情
的“希望”,有的则可能出现对败诉的“恐惧”,这种“希望”与“恐惧”的利益状态从诉讼开始便在当事人间展开、发展和变化。法律状态说从出现至今,虽未 第568页,莫斯科1912年版。 [13]《列宁文选》第一卷。 [14]刘家兴《民事诉讼教程》,第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15](26)陶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84.html -
了解详情
的“希望”,有的则可能出现对败诉的“恐惧”,这种“希望”与“恐惧”的利益状态从诉讼开始便在当事人间展开、发展和变化。法律状态说从出现至今,虽未 第568页,莫斯科1912年版。 [13]《列宁文选》第一卷。 [14]刘家兴《民事诉讼教程》,第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15](26)陶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1.html -
了解详情
是允许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有可能影响刑事审判的效率,也不成其为否定刑事诉讼中可以附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理由,这不仅是因为在被害人权利的保护上, 所应承担的不利后果等做出相应的具体规定。 四、明确规定被告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以提出反诉 一般而言法院不允许被告人向被害人提出反诉。由于现实的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64.html -
了解详情
说是一“过去完成时”,法官对整个争议的案件事实往往是一无所知。虽然当事人对整个民事争议案件事实的发生、发展了如指掌,但由于双方当事人的立场不同,利益不同, 诉讼行为,进而将当事人客体化的惨痛教训。第四,依据认识论观点,如果我们对民事诉讼的案件事实尚未认识清楚,自然就无法对当事人的争议作出裁决。但实际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5.html -
了解详情
一点,苏维埃的辩论原则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所谓‘纯粹的’辩论的。……由此可见,所谓苏维埃民事诉讼的辩论原则就是:当事人有权引证案件的实际情况和处分证据;检察长有 利用上,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允许当事人合意选择程序。程序选择权理论认为,诉讼程序的运作涉及到当事人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的利益,实体方面的利益主要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9.html -
了解详情
下,对被害人某些要求先行救济的主张应于一定范围保障,例外地应给予民事法律所保护私权的适度自由,以法律的形式将该权利予以固定。在 了法释[2002]1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66.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措施,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又出现了一些误区。特别是在有些方面受民事诉讼理论界的影响,将西方国家一些正在进行改造的旧制度全盘移植过来为我所用。究 收费制度进行了修改,免除了当事人交纳裁判文书费用的义务。1979年3月对占有权诉讼作了明确的规定。1979年11月修改了破产上告程序的有关规定。1980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