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确定的权力,法院或法官时时在动用这个权柄,但是当事人不知道它的主人什么时候会动用它。 审判权失范也是改革的产物,人们对它与对审判权缺位的态度 要是民事诉讼法学发展的动力。学者认为,在法律学的全部领域中,民事诉讼法学可谓最迫切需要兼顾理论与实务,衔接与贯通理论与实务的学科。如何避免学者与实务的疏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8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外的自认几乎没有什么法律规定;我国则把自认视为举证责任的一种例外,在有关当事人陈述的法律规定中加以规范。显然,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权是指 认,这一点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4条也明确阐述,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允许撤销自认。 针对发展的需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01.html -
了解详情
。 (二)举证责任的原则运用 《证据规定》第4-9条,初步建构了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体系,包括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倒置规则和特殊情况下 不仅有助于双方当事人了解和熟悉案情,而且便于法官在开庭审理前迅速、快捷地抓住需要开庭审理查明的事实,准确地把握案情。但是证据交换并不等同于开庭审理,我们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67.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性、法律的效力等等,都需要证明。在民事诉讼学领域,证明的问题堪称证据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4](第 114页) 事实指的是未曾发生的事实。那么,究竟什么是消极事实呢? 理解消极事实需要借助于积极事实。消极事实的证明,需要使用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即在相互矛盾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98.html -
了解详情
上和效力上与当事人所举的证据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仍应接受当事人的质证。 (三)法院的举证义务 应当说明的是,在民事诉讼中,法院亦有举证的义务,且 针对《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2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将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解释为两种情形:(一)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7.html -
了解详情
者摆脱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拘束。这种限制被同样认为是贯彻国家干预的需要,尽管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中没有明确提出国家干预原则,但是,国家干预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是 基础,在理论上没有解决判断当事人适格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其实当事人适格理论本来就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欠缺当事人适格理论必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6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费用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人民政权从当时当地的革命斗争需要出发,为逐步建立各种必要的司法工作制度,部分地区曾经在段时间内对民事 。所有这些,构成 了我国一个分散而复杂的诉讼收费规则体系。 二、民事诉讼费用的含义及构成 什么是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由哪几部分构成,是我们研究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873.html -
了解详情
关键的原因在于旧说将民事诉讼对纠纷的解决限制在民法的框架之内,不利于民事诉讼法的发展。由此便引出一个话题:民法与民事诉讼法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们认为,民法 的发挥。事实上,由于我国民法本身就不完善,许多权利游离于民法之外,更加需要得到民事诉讼的救济。在一些案件中(如上文提到的惠康超市名誉侵权案、荷花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3.html -
了解详情
相联系。对此,美国模范证据法典起草委员会主席摩根(Morgan)教授认为:普通民事诉讼中法官通常指示陪审团,凡主张特定事实的存在故而负有说服负担的当事人, 证据进行判断的主观状态上与大陆法系法官在自由心证主义下的主观状态没有什么差异。[16] 从大陆法系国家有关的立法规定上可见,大陆法系的证明标准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8.html -
了解详情
是以生产力较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经济成份少为基础。在此背景下制定的民事诉讼制度存在诸多缺陷。 1、两审终审制极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 各级法院院长对本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可以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最高法院对地方各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