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此把它定位为行刑的变通,即认为它是与刑罚的易科和监外执行相并列的刑罚执行活动,肯定是不准确的。因为无论我国的法律制度与域外有多少不同, 其中消灭刑罚的法定理由,在消灭刑罚权的方式上,表现为自然消灭(如基于刑罚执行完毕、缓刑考验期限届满、假释考验期限届满的消灭)、法定消灭(如犯罪人死亡、超过时效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03.html -
了解详情
3)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信息化监管和社区矫正积极配合,形成一个有效载体,使监外执行罪犯及其家属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每一个成员的关心和爱护 第十一条二款规定,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刑法修正案(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820.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的理论根据。否则,将会导致犯罪人由于一时之过错,而终生处于评估或者观察期限之中;同时,因为一时之过错,而导致实质上的前科永久存在。[8] 但是,对于 再次犯罪评价体系的其他制度的混乱。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又犯毒品犯罪的,两次从重处罚 《纪要》指出:根据刑法第356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589.html -
了解详情
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刑罚执行活动 可知,我国将少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对象仅仅限制于被处以管制、缓刑、假释、裁定监外执行以及剥夺政治权利等处罚的人;《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的对象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416.html -
了解详情
的矫正。此外,从预防犯罪和再社会化的各国立法来看,社区矫正并不仅仅限于在监外执行刑罚或者实施有关的刑罚制度,它还包括了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矫正,以及对青少年 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者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督促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20.html -
了解详情
维护法律统一实施的诉讼活动,包括刑事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刑事审判监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等方面。刑事诉讼监督是中国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的生动体现, 执行和监管活动,要重视对减刑、假释、暂与监外执行等刑罚变更执行的合法性进行监督,要严格延长羁押期限的适用,重点治理超期羁押、违法提讯以及监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12.html -
了解详情
从重处罚的理论根据。否则,将会导致犯罪人由于一时之过错,而终生处于评估或者观察期限之中;同时,因为一时之过错,而导致实质上的前科永久存在。⑻ 但是,对于某些 犯罪评价体系的其他制度的混乱。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又犯毒品犯罪的,两次从重处罚 《纪要》指出:根据刑法第356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10.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社会的规定,应当作出明确、具体、易于理解和操作的详细规定。 第五、扩大监外执行的适用。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14条的规定,对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出现了 积极性。 第九、增设社区服务刑。社区服务刑,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犯罪人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地在社区内强制从事社区服务的活动。社区服务刑的活动内容则由社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572.html -
了解详情
的工作,对保外就医期限届满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罪犯,监狱应当收监执行。 (二)监狱每半年给罪犯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发《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考察函》 办理。 (五)采取非法手段骗取保外就医和罪犯未经公安机关批准擅自外出的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 (六)罪犯保外就医期间的一切费用自理。对于因公致伤致残保外就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781.html -
了解详情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第49条);对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第75条);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 ,不应示众(第212条);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可以采用保外就医和暂予监外执行(第214条),等等。 与1996年刑诉法相比,《修正案(草案)》除了保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