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在我国学术界及司法实践当中普遍认同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指导行为不能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观点。其基本理论根据是行政指导本质上是一种非具体行政行为 上述规定,“决定”所涉及的企业只能眼看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害而绝无诉讼救济的权利,这有违行政讼法的立法目的。产生这种制度设计上缺陷的根源就在于立法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58.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第2款则采用了列举方式规定法院不予受理的案件,包括六类不可诉的行为,即:(1)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的行为;(2)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 诉讼,则取决于单行法特别法的具体规定。而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机关侵犯相对人的包括受教育权在内的所有合法权益的,相对人均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所以,对抽象行政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20.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其次,信访救济的补充性是公法上的 ,《光明日报》2005年5月10日。 [16]参见张武扬:《信访与行政复议制度的衔接》,《法治论丛》2005年第4期。 [17]之所以强调非因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825.html -
了解详情
裁决案件时,裁决内容同时涉及到终局裁决和非终局裁决的,应分别作出裁决并告知当事人相应的救济权利。第五十条 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 人民法院对此类案件不予受理。劳动行政部门作出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行政处理决定书,当事人既不履行又不申请复议或者起诉的,劳动行政部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092.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十分妥帖、稳固 前文已述,校内申诉制度是重要的救济途径,但是否要将校内申诉作为行政申诉或者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如何理解、理顺它们之间的 先行经过此程序。只有在历经校内申诉后,不服申诉决定的,才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继续申请行政申诉或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笔者基本认同第二种观点。因为目前有关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612.html -
了解详情
中行政主体对其公务人员所作出的行政行为被称为内部行政行为,对内部行政行为既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也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在现实制度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就是《行政 审查的统一法典中,赫然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院不予受理”的内容,断然堵死了公务员权利救济的司法大门。特别权力关系其他领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10.html -
了解详情
对行政的立法监督和司法监督。 (五)行政救济法比较 中国大陆行政救济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主要是《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条例》及《国家赔偿法》。除此以外,《 法院受案范围。 其二,中国大陆行政诉讼法对法院受理的期限作了规定,台湾地区则未作规定;对不予受理的事项,两岸的做法是相同的,即附加理由,以裁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99.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的公民和法人,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 此次修改主要针对实践中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三难问题,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管辖制度、诉讼参加人制度、 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8159.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可见,行政复议制度的建立,使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侵犯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的 》,载《法商研究》1997年第4期。 [④]周佑勇:《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和责任》,载《法商研究》1997年第4期。 [⑤]张彦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843.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采信与否。这可以砍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一审、二审三个环节,大幅度提高工伤的程序保障效率。3.仲裁、诉讼收费制度应当改革。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中,有的争议明显属于劳动争议,但仲裁机关不予受理。对此,最高法院在劳动争议解释四中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仲裁并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仲裁机关。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30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