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立法现状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再次审理并予以补救的程序。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在第 什么争议。但有的案件,如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就无法确认什么是主要证据,什么是次要证据,往往双方当事人就事实的陈述大相径庭,证人证言各执一端,孰主孰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00.html -
了解详情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思维,诉讼活动也不例外。证明便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那么,什么是证明呢?凡根据已知事实推断未知现象的活动,都是证明, 就是当事人都必须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诉讼请求。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87.html -
了解详情
在被告无力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情况下,“反诉”仅仅意味着是一个概念,它的唯一功能是可以“合并审理”。而“反诉”是什么?向谁提起?何时提起?如何提起?“合并审理 “裁定”不予受理。 以上规定表明,对于原告明显没有诉权或滥用诉权的行为,民事诉讼法的态度是行使释明权,重在引导其回归解决问题的合法途径,只有对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02.html -
了解详情
五)证据保全措施和方法 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用什么方法保全民事诉讼证据,但是证据保全措施必须与证据的种类和特征相一致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 有关的证据返还利害关系人。 (二)证据保全措施有误的救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3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007.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一般认为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五)项是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具体体现。民诉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 做出第二个实体上的处理。从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再来讨论一事的判断标准。以厘清什么是一事,以及应当怎样判断一事。 首先,主体一致。所谓主体一致也就是在两个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88.html -
了解详情
的做法都几乎肯定会造成系统自身有机组织性的降低和瓦解。然而,这些价值标准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则取决于原则系统的等级层次、具体特点及外部功能。法律文化 绝对化的,以此方式,可以将民事诉讼法以302 种划分标准分解成303 类即每条款为一类。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做法,这样的划分没有什么意义,而且究竟以什么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99.html -
了解详情
阶段来对待的。因此,审前阶段在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还不具备程序的意义。那么,从诉讼法的角度上看,什么是程序和阶段的区别呢? 我认为,除了上述意识 加快当事人的准备进程,防止诉讼的延误,并尝试说服当事人和解。 2. 在职权主义模式中,民事审前程序则表现为法官在整个过程中的主导性与主动性,法官积极参与并主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56.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古代有“民事诉讼法”——正如我们很难说中国古代有“民法”一样。 其次,虽然各朝民事诉讼制度均有所不同,但古代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模式或者说基本制度原理,却是几 工具而已。在这种“一人司法”中,现代西方诉讼程序中的那些技术性安排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事实也正是如此,出于认识案情的需要,地方官几乎可以不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70.html -
了解详情
委员会的关系? 审判委员会领导法官,这是诉讼法的规定,其缺陷主要表现在:“(1)审判委员会的委员们不一定都是民事、 经济审判方面的专家,对民法理论 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合议制的适用范围均不断缩减。”[36]那么这种现象的背后蕴藏着什么原因呢?笔者试图运用“语境论”来分析法官精英化与合议制式微的关系。语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64.html -
了解详情
侵犯了法院的权利。首先,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赋予检察院对于可以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证据和庭审证据真实性、充分性的审查权,那么检察院以什么理由认定案件的主要证据 大于获利的不当现象。 (三)当事人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困难 民事诉讼法中对于当事人引起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是框架式的,在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现在各地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