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无论是法院还是法官都不会把实行人民陪审看作一种负担,相反他们有可能将之视为一种激励。 三、人民法院管控下的人民陪审 当下人民陪审制度的复兴, 重视的是陪审的政治功能,所以它强调的是普通民众参与了没参与、参与的范围有多大的问题,至于参与了以后审没审则不是它所特别关注的。因此,虽然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972.html -
了解详情
这类案件何以简单至几乎不存在争议,主要在于它们是如此一般和常规,以至于外行人都知道直接比照着法条就可以导出一个正确的判决。这一点似乎已成共识,被称之为简单案件 会怎么判的结果,因为他们和法官之间共享着一个欧基米德式的裁判观念和标准。假若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律师的存在和执业还会有多大的市场令人怀疑?事实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82.html -
了解详情
被认为有着事实上的法源意义,那么法源意义究竟有多大拘束力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考虑的。 这里我想谈谈现实中有关判例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南京 在亚洲的文化圈,比如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尤其是在日本,非常重视赔礼道歉。他们认为赔礼道歉包含了被告或者加害者一个反省程度的问题,所以在刑法判决时,如果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34.html -
了解详情
陪审团最初是由本乡本土的邻里组成,陪审团并不审理证据,而是基于审判前他们所知道的情况回答某个问题或事实他们回答问题无需经过审判中询问证人的过程。 在当时的陪审团审判中, 之前,裁判者所看到的仅仅是一种具有证据形式特征的材料,其是否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尚且无法定论;经过调查后,裁判者所得到的关于该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56.html -
了解详情
?他的边际效力在哪里?学者的为外延有多大?他的边际效力在哪里?老百姓和学者这两个概念,是相容关系?还是不相容关系?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凭什么说 的文明成果,被各个国家倡导和推行。说废除死刑论点以及各种论述,并不是人类的文明,我想,这个观点有待商榷。杀人偿命作为一个文明成果,在中国被宣扬了几千年。现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397.html -
了解详情
都和上一代人以及所有已经过去的时代的人一样是独立的,和前人一样,他们有权为自己选择他们认为最能使自己获得幸福的政府形式死者是没有权利的。麦迪逊( 先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中国近代发生那么多民主革命和民主运动,但是鲜有实质进步,与康先生和劳先生缺位有直接关系。包括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大民主实践证明是大灾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95.html -
了解详情
也开导人们要“看透、放下、不我执”。看透,就是很多事情事实上并没有人们以为的那样美好。比如说成名,有很多人都想出名,但实际上那些出了名的人知道,出名后有很多的苦恼, 到达爱的端点!爱是人生的财富,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个人不管职务有多高,财富有多大,没有爱都不会幸福。所以,从领袖到凡人、从儿童到成人,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90.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找到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认识到无论是哪一种刑法理论,无论其相互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多大,但都会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对某些特别重要的利益均是予以保护的,而 ,或者在规范关系当中,这个概念的重要性才得以体现,才显得有意义。赫费指出:我之所以有生命和身体的权利,是因为所有的别人都有义务去克制他们以暴力侵犯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86.html -
了解详情
刘加奎所述属实。因此,我认为,二审否认这一情节是没有根据的。被害人过错的认定直接关系到被告人的生死,但在司法实践中对因有困难而未能查清进而对被告人 作为是一种自然权利。但是,被害人以及被害人亲属由于是侵犯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因而由他们对侵害行为决定如何处罚,是一种赤裸裸的报复。为了使报复成为公正的报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56.html -
了解详情
偏好的内在的一致性满足一系列的要求,Kahneman称之为理性的逻辑性概念 [1]。该假设认为人们知道他们自己的偏好,这些偏好也是不变的,但偏好的内容与逻辑理性没有紧密 私人选择应在私人领域内,不管家长主义干预可能的工具主义价值有多大,也不管失去的消极自由有多小。而这忽视了积极自由的效果,将对人们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