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法人的名义专门从事诈骗犯罪活动。因此,不能仅从形式上看问题,而需从内容上把握其虚构主体的实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 对他人财产所有权的破坏,也可能被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三、关于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区别 (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480.html -
了解详情
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本条规定的“诈骗”,是指对方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犯罪,不以对方当事人已经被人民法院判决构成诈骗犯罪作为立案追诉的前提。 第十 二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发[2001]11号)和2008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785.html -
了解详情
随的单据、文件,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证,或者骗取信用证,或者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行为。只要实施上述行为即构成犯罪,不需要造成实际危害结果。因此, 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货物数量与合同要求存在巨大的差异等。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552.html -
了解详情
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本条规定的“诈骗”,是指对方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犯罪,不以对方当事人已经被人民法院判决构成诈骗犯罪作为立案追诉的前提。 第十 二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发[2001]11号)和2008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184.html -
了解详情
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本条规定的“诈骗”,是指对方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犯罪,不以对方当事人已经被人民法院判决构成诈骗犯罪作为立案追诉的前提。 第十 二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发[2001]11号)和2008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002.html -
了解详情
为10年以上。这样,往往造成办案人员认为对于被告人有些不公平。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规定:对于入户 能转化为抢劫罪,明显不合理。二是1979年刑法未单独规定金融诈骗、合同诈骗时,这类诈骗犯罪都是包含在一个统一的诈骗罪中的,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24.html -
了解详情
活动也随之产生并愈益严重。我国有关贷款诈骗罪的规定始见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该决定第10条首次以独立罪名的形式将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应达到何种程度,则应参考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45.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相互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但是如何理解该款的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于2000 情况时有发生,对此就难以认定。另外,在司法实践中,对那些共同盗窃、共同诈骗、共同职务侵占、共同敲诈勒索等同样以数额作为定罪量刑主要依据的共同犯罪分子均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8.html -
了解详情
玉.当前农村非法集资的成因危害及对策浅析[D].山东:山东社会科学,2002:132-133. [7]陈家林,薛丰民.非法集资犯罪若干问题研究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切入点[D].湖北: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53-58. [8]彭冰.非法集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8716.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行为人潜逃己表明他对代为保管物永久占有的故意。这一点可以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行为定贪污罪的司法解释得到印证。 ⑸ 对于行为人故意逃避权利人 主观故意,如行为人有此故意,则借用只是一种手段,其行为应定性为诈骗。 ⑷ 委托关系产生的代管义务。行为人在委托关系下持有他人财物一般指原财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21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