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当事人在诉讼中为主张权利的一方还是否认权利的一方而定。尽管在多数民事诉讼中原告是主张权利的一方,被告是否认权利的一方,但也不尽然。在消极确认之诉中,原告变成了 ,在买者对卖者返还代偿的诉讼中,就不需要再进行证明。无论从法条本身的规定,还是从所举的例子看,前一民事判决对后一民事诉讼的预决效力都是有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43.html -
了解详情
了提供证据责任与主张责任的关系问题。民事诉讼原则上采用辩论主义,当事人所未主张的事实或利益法院视为不存在,不得作为裁判的基础,故原告起诉必须主张其诉讼请求 行为的科学性、及时性、没有过错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而患者应当就被告行为的危害后果事实、危害后果与被告的行为间有关系的事实等承担举证责任。 2、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61.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种不对等的证据交换,对另一方当事人是不利的。实践中就发现,有的被告代理人在查阅原告提供的证据后,在举证期限的最后一天才提出一些证据,让原告方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第265页,第302页。 ③黄松有主编:《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第25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15.html -
了解详情
无不妥。因后诉受到前诉既判力的拘束,故后诉中就侵权问题可依前诉判决直接认定,而无需原告就其再次主张并举证。 本例虽然简单,一般的看法大都是后 秘密罪案。2000年,在该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甲公司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乙公司赔偿因其与李某侵犯原告商业秘密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虽然原告的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2.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证明患者入院后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意外发生后的抢救行为亦得到原告认可,这就排除了被告的抢救行为与患者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可能。 2.有种观点认为 如《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278条第3款规定,如果法院将依据对法律的某种理解作出判决,而当事人并未充分认识到该法律的有效性和相关性,那么就必须给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67.html -
了解详情
中厌讼、畏讼的心理在现实中仍有不小的影响,这就为一些人所利用。如在一些离婚诉讼中,原告通过起诉向被告彰显其离婚的决心,促使被告认错。 103条,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明确适用,增强其操作性。(2)扩大伪证罪的适用范围,将民事诉讼中的伪证行为列为打击目标 (二)增强当事人的法律意识。 普法是法院的一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22.html -
了解详情
抵销,其抵销的主张也须待法院以判决就被告主张的抵销加以认定,才能在该判决生效时,发生抵销的法律效果。所以诉讼上抵销的行为,其要件方法和效果,应 三,依照民事诉讼法律关系通说两面说,在民事诉讼中,只存在原告与法院、被告与法院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也就是说,抵销的意思表示不能直接到达对方当事人,因此当然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51.html -
了解详情
听取被告人的意见。而民事诉讼的原告提起诉讼时所主张的请求及其理由事实并不一定就成为法院经过认定事实并作出判决的对象,因为被告对原告的请求及其理由 的空间和可能性。西方各国发现案件的客观真实的作法是以保证双方当事人积极参加诉讼为主,法院协助当事人弄清案情,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以当事人收集证据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5.html -
了解详情
的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在民事诉讼中,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只要提出了利己的案件实体事实,在通常情况下对此事实就得承担行为举证责任,所以承担 仍然真伪不明的,则意味着该当事人没有说服法官采信此事实,据此法官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当事人的主张责任和行为举证责任均为辩论主义的内涵,换言之,辩论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94.html -
了解详情
的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在民事诉讼中,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只要提出了利己的案件实体事实,在通常情况下对此事实就得承担行为举证责任,所以承担 仍然真伪不明的,则意味着该当事人没有说服法官采信此事实,据此法官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当事人的主张责任和行为举证责任均为辩论主义的内涵,换言之,辩论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