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没有揭示诈骗罪特定内涵的定义,一定不是诈骗罪的科学定义。通观我国刑法 单纯的盗窃行为,而盗窃印鉴不齐全的或缺乏有效身份证件的记名金融工具并使用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盗窃罪与金融诈骗罪的牵连犯形态。最高人民法院1986年11月3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45.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上被拟制为抢劫。有些规范条文指向的是同一条行为规范,但行为规范的内容与裁判规范并不一致。例如,诈骗罪的行为规范的内容是不得使用欺骗方法骗取他人财物, 判决的可接受度。 五、结论 我们不能单纯地基于刑法规范的二重性视角,忽视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在性质上的区别,而应该正视裁判规范和行为规范在功能上的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402.html -
了解详情
,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例如,通说教科书指出,想象竞合犯与法规竞合的区别在于:“(1)法规竞合的一个行为,只是出于一个罪过,并且是产生一个结果;想象竞 式地议论,只会“误党误国”。笔者注意到,理论与实务争论的焦点罪名主要有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盗伐林木罪与盗窃罪,妨害公务罪与故意伤害罪,医疗事故罪与过失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9833.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专门公布了一个案件作为一个典型案例,是定诈骗罪的,其实也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对原来的司法解释精神做了一些改变。总之,司法解释也是需要 随意性的语言现象,这与法律制度何其相似。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论是比较任意的。而《刑法修正案(八)》规定携带凶器盗窃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没有规定携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279.html -
了解详情
涵义。由于利用意思要素的存在,使得非法占有目的在取得罪与毁弃罪、盗窃罪与盗用行为的区分问题上出现了逻辑悖论。将非法占有目的的内容限定为永久性地占有 和故意毁坏财物罪(不建立占有)之外,都要满足侵害占有和建立占有的基本构造。例如,诈骗罪的成立,需要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使被害人陷入错误处分财产(侵害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03.html -
了解详情
的,仅以该罪论处即可,如果行为人窃取扣押财产后又索赔的,则构成该罪与诈骗罪的牵连犯,应按照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原则处断。 也许有人质疑,行使扣押权的扣押权的公 甲将其与乙、丙、丁等四人共同经营的果园中的水果全部偷摘卖掉的,构成盗窃罪。参见周光权著:《刑法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8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172.html -
了解详情
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当然可以转化成抢劫罪{5}。 第三种观点主张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有的从实质解释论出发,认为普通盗窃、诈骗、抢夺罪属于侵犯财产法益的犯罪, 的应以后者为准。 从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在刑法体系中的位置来看,它与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和抢夺罪均处在分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之下,并且紧跟以上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224.html -
了解详情
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当然可以转化成抢劫罪{5}。 第三种观点主张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有的从实质解释论出发,认为普通盗窃、诈骗、抢夺罪属于侵犯财产法益的犯罪, 的应以后者为准。 从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在刑法体系中的位置来看,它与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和抢夺罪均处在分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之下,并且紧跟以上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221.html -
了解详情
否则会抹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区别,刑法第30条、第31条的规定也就失去了意义。(2)单位盗窃涉案数额往往很大,以个人盗窃罪的标准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 ,后者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高利转贷罪、金融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部分)非法经营罪等。 对于上述区别对待的做法,有学者提出了批评,认为:其一,在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36.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要件。日本的大场茂马在谈到连续犯与接续犯的区别时指出,成立接续犯应当具备的条件是:(1)在法律上适合同一构成犯罪事实,且对于同一法益为之 格式和意思确实比较模糊,并没有明确多次诈骗的犯罪数额可以累加计算。这就显现出诈骗罪在实施多次诈骗行为时如何认定犯罪数额与盗窃罪和抢夺罪都存在差异。而同为侵犯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7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