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后羁押必要性进行理性评判;二是经羁押必要性审查后,发现原来的逮捕决定错误,由于害怕错案责任追究、担心负面的评价和影响等原因,侦查监督部门难以 的,应当即时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发现没有羁押必要的,不批准延长或建议解除羁押。 另一方面,逮捕作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重要强制手段,使用时应当慎之又慎,这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545.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在接到侦查机关采用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申请后,应在24小时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如果检察机关同意侦查机关采用某项强制性侦查措施,但认为其适用 强制性侦查措施难以及时制止或予以纠正。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的业务培训主要围绕审查逮捕工作,而对侦查监督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中也没有专门针对强制性侦查措施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765.html -
了解详情
,伤情鉴定结论不能及时作出,也会对审查逮捕阶段的刑事和解带来影响。 4、公安机关对和解后不予逮捕的决定能否理解。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案件 几方面工作: 1、制定法律,为适用刑事和解提供法律依据。目前,关于在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刑事和解,无论是刑事诉讼法还是其它相关法律还没有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只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181.html -
了解详情
逮捕的程序,强调检察机关在批准逮捕后对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严格限制采取强制措施后不通知家属的例外规定;在完善辩护制度中,明确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 例如,为维护辩护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辩护人依法履行职务,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规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99.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5、7项的规定,对提请逮捕后,检察院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移交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案件的犯罪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281.html -
了解详情
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提请逮捕书后的7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 4) 酷刑受害者大多数是为犯罪嫌疑人和无辜群众。 应该指出的是,以上统计数字远远不能反映目前中国酷刑问题的严重程度。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中许多实施酷刑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31.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第68条)。应当在接到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书后的7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第69条)。对于公安机关对不 监督、立案侦查管辖、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等[24]。 3.有些只是程序性规定,如逮捕程序、讯问程序、讯问笔录等[25]。 4.有些是针对证据的规定,如证据概念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27.html -
了解详情
,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 对于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在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时,应当同时填写 ,由检察长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交承办检察官制作批捕逮捕决定书,连同案卷材料一起送交公安机关,执行逮捕;认为不符合逮捕条件的,应当制作不批准逮捕决定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04.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公安机关要求审查批准逮捕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有批准权。人民检察院在侦查及审查起诉中,认为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有权自行决定逮捕。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 权;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逮捕决定都必须交付公安机关执行。 一、我国逮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规定不合理 逮捕是在刑事诉讼中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23.html -
了解详情
在事前审查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采取的羁押措施的合法性、必要性并作出是否羁押的决定,也不能事后对公安、检察机关采取的羁押措施进行审查从而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已经不少了。所以,我们需要更加理性,需要树立慎用逮捕的观念。 (二)具体制度的完善 1.批准逮捕权依然由检察院行使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