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诉的情况为例,在2003-2008年这五年间,全市检察机关共审查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裁定75724件,对认定事实错误、量刑明显失当的案件,向人民法院提出二审 诉讼法》第129条、第137条、第141条、第162条可知,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含义有二:一是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055.html -
了解详情
,而实践中检察机关在决定是否提出抗诉时则加上了“抗诉必要性”的考量在内。《刑事诉讼法》第 181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检察院一审判决、裁定确有 诉讼法》第129条、第137条、第141条、第162条可知,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含义有二:一是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152.html -
了解详情
、审批程序等,并且明确确认了技术侦查措施收集材料的证据资格。这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进步,符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注:2003 年 10 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参与立法的人员介绍,使用排除合理怀疑这一提法,并不是修改了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而是从主观方面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证据确实、充分的含义,便于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338.html -
了解详情
中心的分析》,《法律科学》2006年第2期。 [3]参见周洪波:《刑事证明标准问题之争中的四大误区》,《清华法学》2008年第5期。 [4]参见 邓子滨译,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66页。 [22]参见[德]罗科信:《刑事诉讼法》,吴丽琪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48页。 [23]参见前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064.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思路和相关内容展开分析。 一、恢复案卷移送制度,强化直接言词原则 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为确立控辩式庭审方式,强化控辩双方平等对抗,避免庭审流于形式, 和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依法作出无罪判决。 3.增设主观证明标准的意义 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有学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33.html -
了解详情
抗诉的情况为例,在2003-2008年这五年间,全市检察机关共审查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裁定75724件,对认定事实错误、量刑明显失当的案件,向人民法院提出二审 诉讼法》第129条、第137条、第141条、第162条可知,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含义有二:一是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54.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差异。大陆法系使用法官内心确信,英美法系使用排除合理怀疑来作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表述,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二者殊途同归。两者的共同本质是,都 争议比较大,最终未能通过。 [19]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 [20]参见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69.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法官则作出永久终止诉讼和撤销起诉的决定,并禁止重新起诉,意味着针对被告人的刑事追诉程序的结束,被告人因此不再处于被追诉的地位,而事实上等同于被宣告无罪。在 的手段的,因为只涉及认定程序法的错误问题,所以可以自由证明。”[46]在美国,刑事司法中有许多证明标准,在排除非法证据的听审中,对某一个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884.html -
了解详情
混淆起来,因为这个事实本身就是案件事实,再称之为证据事实,纯属多此一举。 如前所述,证明客体是未知或者有争议的案件事实。如果是已知或者没有争议的案件事实, 都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在不同种类的案件中,证明的标准则可以有所不同。例如,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就有所不同,严重犯罪案件和轻微犯罪案件的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33.html -
了解详情
。[18] 在法律真实说和客观真实说两种方法论竞争和对抗的同时,一些独树一帜的证明理论也应运而生,而且影响颇为广泛,甚至对法律真实说和客观真实说的两极对抗格局 科学与常识作为凭据才能确定的问题。就此而言,由于科学与常识的非确定性,刑事证明标准就显得不再是一个可予以绝对确定的界线,而是一个可谬的界线。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