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七份规范性文件为重点展开分析。[6] [具体参见下表] 通过该表可以看出,地方性规定中呈现给我们的是异于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62条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 期。 {10} 甘阳:《通三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11} 陈瑞华:制度变革中的立法推动主义,载《政法论坛》2010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58.html -
了解详情
依照法定程序对罪犯原判刑罚所作的调整。减刑是我国刑事执行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基于减刑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都 减刑是否公允;罪犯是否有提出减刑的权利;可否对减刑的各个阶段提出复议,从而引起司法程序审查。监狱部门也认为,由于现行立法回避了这个问题,使司法实践中面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66.html -
了解详情
和解是建立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基础上的,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17]刑事和解中的加害人概念与刑事诉讼法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罪犯的概念 [15],许章润主编书,第103页。 [17]参见孙国祥:《刑事和解中的价值冲突和制度架构》,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47.html -
了解详情
召开的世界刑法学协会第15届代表大会上有了明确的态度,会上通过的《关于刑事诉讼法中的人权问题的决议》第23条规定:严重犯罪不得实行简易审判,也 这样思想引导被告人通过认罪服法更好地补偿罪责和为社会服务。 立法或司法解释的完善及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930.html -
了解详情
。然而,这些传统与观念和我国现代刑事诉讼法传统制度格格不入,不能成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制度。笔者主张与案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人也能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首先, 条中就规定了,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处理。从中可看出,作为处理本案的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94.html -
了解详情
区别,但在现代刑事庭审中,都存在共同的制度前提。法官一旦参加刑事审判,则意味着必须遵守以下规则:与案件有利益牵扯者不得为法官法官回避制度;法官不得 长永.探索正当程序[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8}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李泽厚.历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53.html -
了解详情
25条将其仅仅局限于合同纠纷,其适用范围显然过于狭窄;对于回避制度,《民事诉讼法》第45条所规定的适用情形过于简单、笼统而不易具体操作;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的 范围问题,《刑法》第36条和《刑事诉讼法》第77条将其限定为经济损失、物质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的司法解释中也明确规定受害人不能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02.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模式并蓬勃发展。 自1996年修订刑事诉讼法以来,对抗式诉讼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基础,并且朝着实现实质性对抗的目标改革和发展。然而问题是,我们 式转向协商型或者合作型诉讼构造的过程中,证据审查和判断的规则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随即引起证明模式的变革,这是不可回避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90.html -
了解详情
裁量权从而实现量刑规范化所开展的富有成效的探索。 刑事程序法模式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建立、完善一系列诸如公开审判、庭审回避以及赋予被告人享有广泛且具有 量刑规范化改革是在中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大背景下展开的,因此也必须在我国现行法制框架内进行改革创新。在遵循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于法律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20.html -
了解详情
上予以确立和实行却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鉴定机构独立和鉴定人名册制度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鉴定结论绝大多数被公安机关内部所设鉴定机构所垄断,公安部门的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21条和第159条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同时还赋予当事人申请鉴定人回避的权利。从以上的规定可见,公安机关在立案侦查过程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