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重附加刑的批复》对上诉不加刑原则作出了进一步规定。但令人遗憾的是,现行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均没有对第二审法院发回重审之后能否加重被告人刑罚问题作出明确 不难看出,发回重审制度具有维持原判和变更判决无法替代的功能。在废除发回重审制度的情况下,刑事二审程序的功能势必大打折扣。实际上,学者们关于刑事二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56.html -
了解详情
的修订内容有以下三处: 第一,将拘留后24小时内的通知和讯问等程序作了修改,将现行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 注意到,8月30日,修正草案全文已经公之于众,随之引起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强制措施的立法修改是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期待,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之后,相关内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26.html -
了解详情
之诉制度 (一)审判监督程序之现状 从立法层面来看,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6章用12个条文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对审判监督程序的发动主体、发动事由、 都要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再审。至于当事人未提出上诉的高院一审裁判,则不在此列。因为对于有权利用而不去利用二审程序的当事人来说,似乎不应再赋予其直接利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44.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据调查方式。{2}交互诘问效率低下还与其配套措施认罪协商制度、辩护制度有关。首先,从进入交互诘问程序的入口上讲,认罪协商制度并没能起到很好的 选择。 (二)应确立诉讼迅速原则以指导刑事诉讼法的效率化改造 台湾地区司法机关通过单行速审立法的形式保护被告人的期间利益固然有利于增强其宣示效果,提高民众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53.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原审的错误性,仍可申诉,毕竟是应有错就改嘛1:只要符合条件,就应受理。这是设立审监程序的立法本意之所在。我国现行法律对提出申诉的期限没作 对申诉必须进行答复,说明理由,使申诉人服判,或提起再审程序即纠错。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的,应当重新审判,否则应说明理由,说明教育申诉人,给申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67.html -
了解详情
原苏联为代表,形成了肯定式的立法体例。早期德国的刑事诉讼中并不存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1943年和1950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增加了此项 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判决或者裁定。对增加赔偿请求通过二审法院作出裁判显然违反两审终审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6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政策,侵害了部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偏离了逮捕制度的司法审查特征和立法本意。因此,有必要修改刑事诉讼法关于审查逮捕程序的规定,以更好地 复核案件,应当通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并听取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发现一审或二审判处被告人死刑不当的,可以在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期间提出书面检察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拟不核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87.html -
了解详情
行使审判权的视角来设置诉讼程序的立法内容的。审判权是诉讼中的主要矛盾,是立法者的关怀所在,也是立法的中心所在。一部诉讼法,实际上就是一部审判法,正是在此 内涵体系中,切实地添附再审诉权这层必不可缺的含义。如同一审程序依赖于起诉权、二审程序依赖于上诉权一样,再审程序也应依赖于再审诉权。由此所形成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00.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足。[2]但是,有的解释未必符合刑事诉讼法的原意,甚至个别问题的解释与立法明显不符。{1}(P4) 最高法院先后推出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和《 法官管理、选任、培训制度。涉及刑事司法程序的改革则主要包括:全面推行审判方式改革,完善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死刑案件二审程序和核准程序,所有死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504.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条款却予以引用,以致引起定性或者量刑上的畸轻畸重,包括严重违反刑事诉讼法的程序规定,使案件没有得到公正处理的情形,或者认为适用法律确有错误是指判决、 自首情节,对其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二审法院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9条第(二)项原判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