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实和证据,所以二审法院决定不开庭。 这个问题是我忧虑的,《刑事诉讼法》刚刚实施不到一年,立法主要解决二审开庭的问题,在这样一个有影响的案件中,它起了一个不算太 也引发另外一个问题,聂树斌案到底是不是一个错案?是不是冤杀?这一案子二审程序拖了8年之久,这是罕见的,也就是纠结在这个问题上。 王书金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553.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上属于诉讼职能,但也有监督的成分。再如,有的代表认为检察人员简易程序出庭、二审程序出庭属于审判监督,有的则认为出庭是履行诉讼职能,不属于诉讼监督。再如 羁押必要性审查。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新设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强化了检察机关对逮捕执行活动的监督,但法律并没有明确审查的程序。如何建立捕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115.html -
了解详情
一意见。(注:笔者曾经对此有过专门论述,参见孙长永:《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年出版,第 259 页。)从我国刑事 本身也并不完全都那么完善。考虑到本次修法是 1979 年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的第二次大修,也是立法者在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的背景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338.html -
了解详情
发挥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功能的目的的,立法完善必不可少。考虑到我国正在研究再次修改《刑事诉讼法》,笔者建议在《刑事诉讼法》关于一审程序的规定中单独设置一章或者一 州法院系统陪审员的人数最少不少于6人;法国重罪案件一审程序由3名法官与9名陪审员组成法庭,二审程序由3名法官12名陪审员组成法庭;德国地方法院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870.html -
了解详情
的义务。我国《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中与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相关的规定。 (二)立法原则 一是公开 诉讼程序由行政法院的政令予以规定。我国可以考虑在《刑事诉讼法》中,单列一章,就被害人救助程序等原则性内容作出规定。然后,制定一部单行的《被害人救助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298.html -
了解详情
是我国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的功能异化问题,即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在理论上和立法上应该具有救济的功能,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异化为惩罚犯罪的一种方式 发回重审制度进行重新审视。 一、通过自我纠错的方式实现刑事上诉程序的救济功能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包括两种情形:如果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56.html -
了解详情
原一审刑事判决时,原生效的民事一审则不得不再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如果附带民事部分待二审法院对刑事部分作出终审裁决后再继续审理,则会造成诉讼的过于迟延 通过独立的民事诉讼或附带民事诉讼两种程序得到的救济效果不同一。其原因有二:一是立法上,无论是刑事诉讼法还是民事诉讼法均缺乏相应的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90.html -
了解详情
应有功能。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二审法院判决书没有充分阐释其之所以如此改判所依据的理由。只有改革、完善我国裁判 确立的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明显冲突。如何协调我国刑事再审程序与刑事司法国际标准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再次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应当认真加以考虑的问题。 注释: [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64.html -
了解详情
应清醒地看到,二审法院对第一审法院在是否违反法律程序问题上的审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究竟哪些程序性违法会导致一审判决的无效,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仍嫌 判例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必须通过开庭、通过审理具体案件来发布司法解释,而不能像立法机构那样直接制作大量繁杂的司法解释,更不能像行政机关一样,对下级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13.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的制度选择。 (二)应确立诉讼迅速原则以指导刑事诉讼法的效率化改造 台湾地区司法机关通过单行速审立法的形式保护被告人的期间利益固然有利于增强其宣示效果, 而速审的要求辐射范围几近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现行的十四条规定实际上只是治标之策,而且也很容易在操作中与现行刑事诉讼法发生不一致的地方,导致适用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