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没有法理依据,也没有法律依据。该判决肯定了被告人拳击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由于被告人对被害人身患冠心病事先并不知情,因而属于偶然 [3]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49集。 [4]参见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上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78页。 [5]参见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664.html -
了解详情
出版会2006年版,第265-269页。 [33]参见[日]山中敬一:《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归属》,成文堂1984年版,第292页。 [34]参见马克昌主编: (2005)麻刑初字第111号刑事判决书。 [66]参见江溯:《日本刑法上的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及其借鉴》,《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43.html -
了解详情
如何具体进行谴责和追责则需要进行法律上的分析和判断,以确定间接因果关系是否属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在此须指出的是,不能根据客观归责理论来 犯罪结果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91页。 (29)参见黎宏:《刑法总论问题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8189页。 (30)参见吴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2381.html -
了解详情
指控,央视新址为重点消防单位,是《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相关被告人应当明知,对此具有共同注意义务。[27]如果各行为人之间存在共同的 的过失责任,而不能追究与火灾结果的发生之间并无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的负责运输、仓储的行为人的过失责任。 《交通肇事共犯解释》之所以广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873.html -
了解详情
指控,央视新址为重点消防单位,是《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相关被告人应当明知,对此具有共同注意义务。[27]如果各行为人之间存在共同的 的过失责任,而不能追究与火灾结果的发生之间并无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的负责运输、仓储的行为人的过失责任。 《交通肇事共犯解释》之所以广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659.html -
了解详情
看法在普通法国家也受到广泛的认同。英美刑法中对法律因果关系的限定,至今仍主要依赖预见可能性来实现。而加拿大最高法院之所以支持宽泛的因果关系标准,认为它与根据 属必要的)构成要件该当行为,随而行为人的想象也就只是针对一个构成要件不该当的行为,(57)不可能成立刑法上的故意。对故意作为犯而言,任何在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664.html -
了解详情
人权出发,应当仅限于公害犯罪为宜。[17]公害犯罪得以确立疫学上的因果关系准则:某一因素与相应疾病之间的关系,即使无法得到科学证明,只要根据统计和观察能够说明二者存在疫学上的高度盖然性时,即肯定条件关系成立。疫学上的因果准则,使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证明变得容易,有利于对公害犯罪的指控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886.html -
了解详情
是在承认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和条件说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又将其冷静地搁置一边,使其仅仅成为刑法学专业性思考的一个必要的前提,而非核心问题 中国犯罪构成体系完善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30. [20]井田良.刑法总论の理论构造)[M].东京:成文堂,2005:1. [21大塚仁.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387.html -
了解详情
自然科学的影响,且局限于杀人罪,至1860年左右,才初步形成了刑法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理论。[5]其代表性人物是冯布里(von Buri),他认为,行为 。斯特拉滕韦特(Stratenwerth)教授曾经指出:触及到社会生活中多人的行为时,通常每个参加者都可以信赖其他人会谨慎地行为,因为他们也处于法秩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39.html -
了解详情
的客观基础。二者之间本来互不相关,但由于司法实务中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较为棘手,甚至有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判断,而共同正犯又无须个别地证明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藉由采纳过失共同正犯的方式来排除证明上的困难,是一种相当具有吸引力的想法。[13]然而,我们认为,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