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企业拥有企业的典型代表。(2)从企业改制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来看,企业改制实际上是改制企业与其他参与改制的主体之间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转让的方式逐步退出,不再与民争利。(2)公司(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转变:由政府控制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转变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分权制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71.html -
了解详情
)除了依法行使股东权外,不能对企业法人的财产直接行使任何权利,企业法人所行使的权利已经不局限在经营权的范围内。实行“新的两权分离”,将对国有企业下一步 ,公司还设不设职代会?设职代会的,行使哪些权利?它与股东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职工会(工会)与股东会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利益群体,两机构不可能合二为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46.html -
了解详情
致他人受有损害时,对他人应与公司负连带赔偿之者。”台湾学者何孝元认为:“董事既为法人之代表,就董事因执行职务所加于他人之损害,法人与董事 许多国家的公司法都规定,董事会除享有公司法规定的权利外,还享有公司章程规定的其它权利。也就是说,董事会的自治权越来越大,其实际控制甚至操纵公司经营管理。相应地,董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7.html -
了解详情
有三种证书:土地使用权证书、房屋所有权证书、房地产产权证书,以上三种证书所代表的房地产,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都可以转让和抵押,所以,我国房地产金融 处置,但是实际上缺乏关于处置抵押物的法律程序规定以及如何安置居民的规定,造成难以处理抵押物的问题。为规范抵押权人和抵押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保护住房抵押贷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82.html -
了解详情
数量巨大,后者数量甚少;前者代表的是传统的企业形态,后者代表的是现代企业形态。如何处理好这两种现实生活中并存的公司关系,如何认识这两种公司的性质和把握 ,而且这种权利必然要具体地归属于特定的民事主体(自然人和法人)。在财产权上,没有无权利的主体,也没有无主体的权利。股权也是如此,自然人持股和法人持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79.html -
了解详情
逃避法律管制。2、营业中心主义。优点在于便于控制法人主要财产收入。缺点在于有多个,不容易确定。3、由法人的章程确定。我国公司法第10条规定:公司以其 管理方面的能力或职能。此外,公司也享有行政法和劳动法等方面的权利能力。公司的权利能力,始于公司成立,终于公司终止。公司解散以后在清算期间,在清算必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13.html -
了解详情
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根据委托合约和资本多数决的原则,受托人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最广泛的权利,从控制股东大会到控制董事会和经理层,它可以操纵上市公司的 可成立一个表决信托,其目的为把表决权或代表其股份的权利授予一个或数个受托人。”表决权信托机制本身并不限制单一委托人的情形,关键是如何发挥表决权信托机制的功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06.html -
了解详情
设立的常见情形。通说认为股东A让渡了设备的所有权,取得了股票,而股票代表着股权,股权是股东对于公司的权利;公司法人B作为拟制人格取得了设备的 的规定下,“全民所有”的权利对政府做出了委托。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全民”与“政府”之间,同样会形成类似于“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国有似乎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03.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表现。首先,美国公司法框架下的董事会的权利要比大陆法下公司董事会的权力要大,而现实中以首席执行官代表的经理层的管理权几乎是无所不能,董事会褪化为 克服由国有股股权高度集中带来的我国公司的特殊内部人控制问题、如何在职业管理层缺乏的情况下保证独立董事的素质、如何克服中国人与人为善的习俗和道德与独立董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71.html -
了解详情
、把公司分权-制衡机制看成“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甚至是“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未经董事会的授权,董事长处处以“法人代表”和“一把手”自居,要事事“领导”总经理, 主要义务和责任有:(1)善管义务和忠实义务;(2)竞业禁止义务;(3)借贷和担保的限制。④ (五)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经理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