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护的公共利益,如经济安全、环境保护与社会稳定。因此,农地征收内含着目的公益与客体公益的冲突与平衡问题。鉴于我国现行农地征收制度与实践对农地公益保护的 无论是利益衡量还是农地征收中的公益衡量都不是简单的加减乘数,而是一个复杂的系列过程,需要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相关征收关系主体的参与、分工和协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171.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治理中的威权思想存留、长期以来强调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服从集体的意识形态宣传、司法独立地位的某种尴尬、有利于形成公共参与的制度与文化环境的 的备案与公布转引自吴浩主编,《国外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第85-105页,135-137页,291-29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553.html -
了解详情
了损害预防原则,即狭义上的预防原则。我国环境法学中一般称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是指将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事前防止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之上,同时 的,因为食品安全涉及每一个社会成员。[19](P11)风险评估过程中利益相关方以及专家和公众的参与尤为必要,确立风险评估政策时,风险管理者应该咨询风险评估者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41.html -
了解详情
东部和中西部收入差距是2.8倍,2003年扩大到3.24倍;在投资比重中,2001年东部地区为59.65%,中部地区为23.72%,西部地区仅为16.62%;而从 (四)加强环境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 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不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出现不顾环境后果的短期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113.html -
了解详情
断层,可操作性不强。 1、有关的配套立法也存在迟缓和缺位,长期以来贯彻宜粗不宜细的原则,有些规定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的条文一般只列举一个宏观大致的 环境稽查工作。逐步开展环境监察内部稽查和环境保护行政稽查,切实加大对环境行政不作为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建立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机制与制度,构建三元环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591.html -
了解详情
的 确立填补法律漏洞,为执法与守法提供法律准则与参考。虽然理论界已经公认环境保护与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 和 。此外,由于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是以政府行政管制为主,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难以得到切实保障,因此还应在《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373.html -
了解详情
加以把握,严重滞后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趋向,且严重脱离我国生态建设的实际。基本上没有涉及环境权、环境公益诉讼、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 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中,应当结合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客观实际,对立法目的、修改模式、环境保护理念、制度体系等重新进行定位,以适应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598.html -
了解详情
水平,导致过度利用资源、能源。 四、加强企业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构建 要使企业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企业在环境保护中,从被动转为主动,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 的一年周期显得相对冗长,建议划定为半年较为适宜。 5、加大舆论宣传,吸引公众参与 应与新闻媒体定期沟通,并通过会同新闻单位对参评企业进行检查、监督、曝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747.html -
了解详情
难以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合作性剩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制定中的公众参与,二是兼具合作规制与自我规制特征的企业 的个体工商户、食品小作坊以及流动摊贩,特别是城市中的流动摊贩往往成为城管执法的对象,其执法理由常常涉及城市环境卫生与食品安全标准问题,如何合理解决这一类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18.html -
了解详情
的力度以促进环境保护,促进公众参与,因而对环境受害者和公众环境利益的救济就放在立法特别重要的位置。举证责任分配作为诉讼程序中的基础问题,应当体现 的立法精神具体适用。 四、对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启示 我国目前关于环境案件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律规则主要体现在: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