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使他人顶罪,实际上是行为人要求他人向司法机关作伪证,妨害了司法活动客观公正性,一般应当认定为妨害作证罪。然而,对于交通肇事中的肇事者却不能作如此认定。肇事者 法律不能强人所难。本案中,胡增和夏金磊因共同过失行为而造成交通事故,即两人是交通肇事罪的同案犯。由于胡增系无证驾驶,一旦被公安机关抓获,两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006.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难的问题。司法机关对被告人予以从轻处罚,是基于刑事政策与自由裁量权考量的结果。 六、公诉案件和解的类型化讨论 (一)交通肇事罪案件不适用 和被害人能否得到赔偿为标准,可以将交通肇事罪的案件分解为:被告人或者权利人已经投保,保险赔偿足以填平被害人损失的案件;被告人或者权利人虽然没有投保,但是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24.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摘要:交通肇事罪适用自首制度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合理性,肇事后未逃逸的行为应直接适用刑法规定的第一档法定刑,不再重复认定自首,肇事后逃逸又投案自首的 的角度规定了三档法定刑,由于法律规定的特殊性和实际案件的复杂性,自首在交通肇事罪中的适用成为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中,笔者对其适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95.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的规定、瑞士刑法第229条第2款的规定[6],至于是该法律中的哪一具体的行为规则,则需要法官根据具体案件才能确定。业务 的确定机制(2):注意义务的具体化 在司法实践中,确定了某种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类型只解决了认定具体行为是否违反注意义务的前提条件,而确定具体行为是否构成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04.html -
了解详情
与一般的司法鉴定如法医鉴定有所不同,但与其他技术性鉴定并无本质上的区别。[3]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责任认定书就是一个性质确认性的文件,对交通肇事罪的定罪量刑 的认定难度更大,专业性要更强,参照交通肇事罪的办案流程,由其行政主管机关进行行为性质的认定,相比较由办案人员自行确定行为性质,更为专业和准确。 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58.html -
了解详情
年11月10日通过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部分指使、强令酒后、醉酒驾驶的行为纳入了交通肇事罪的范围,但并没有规定 。相比而言,我国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设置非常轻。 第二,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法定刑相差悬殊。根据我国《刑法》第115条、第133条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69.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认定自首,提出一些看法。 一、交通肇事罪中对未逃逸主动投案,认定自首的分歧 交通肇事案件中未逃逸能否适用自首制度,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一直存在争议 刑法》调整。最后,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积极投案,如果行为人未逃逸,主动投案,却不认定自首,势必造成行为人在肇事后不积极救助就逃逸,而后再来投案,这样不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887.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摘要:交通肇事罪适用自首制度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合理性,肇事后未逃逸的行为应直接适用刑法规定的第一档法定刑,不再重复认定自首,肇事后逃逸又投案自首的 角度规定了三档法定刑,由于法律规定的特殊性和实际案件的复杂性,自首在交通肇事罪中的适用成为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中,笔者对其适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18.html -
了解详情
通说中属于过失犯罪的交通肇事罪与《意见》中所主张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就导致不仅理论上阐述不清,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其适用 ,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13-116. {2}高秀东.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与处理[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124-127. {3}[日]佐伯千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262.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法发[1992]39号) 第四条对此已予以明确。 书证说 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依据,都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所认定的责任。相反,在民事审判中却要求法官对交通事故认定的责任作出重新认定,这显然有违司法尺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50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