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作出重大的修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设职务侵占罪,将该罪从贪污罪中分立 公务》,2003年2月10日《人民法院报》 林中明:《委派从事公务,占公款贪污论处》,2002年5月12日《检察日报》 李涛:《贪污罪还是职务侵占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02.html -
了解详情
贪污罪也不例外。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共谋,伙同贪污单位财物的场合,涉及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的问题,对双方如何定罪量刑,是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 但也面临着难题:第一,难以保证罪刑相适应。之所以关于两种特定身份的人共同侵占本单位财物如何定性的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存在着诸多争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17.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规定挪用达到多长时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5月9日施行)的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 借贷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合法行为;而后者是将原定用于某方面的公款移作他用的行为,它侵犯了公共财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 2、行为方式上的区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85.html -
了解详情
三是共同犯罪中主体争议。实践中,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共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案件很多,对这类犯罪一般均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但是,对 于受委派 案件的性质与难易程度。〔5 〕在修改、完善刑事诉讼法关于职能管辖问题时仍应坚持上述原则,在此基础上,主要还要考虑以下原则:一要坚持继承与完善并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58.html -
了解详情
出的法律漏洞,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立法修改或补充解释予以完善。笔者就已阐述的问题,提出相应立法建议。 (一)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重新定位 对挪用公款 为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或其他单位使用更加符合挪用资金罪的犯罪特征。 (三) 完善挪用资金罪客观方面的法律规定 对于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或其他单位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294.html -
了解详情
撤回自诉或者驳回起诉,根本没有撤销案件之说。同时,这样的规定也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2条规定相矛盾,该条规定对于已经立案 是共同犯罪中主体争议。实践中,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共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案件很多,对这类犯罪一般均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但是,对于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431.html -
了解详情
年的刑诉法修正案,把免予起诉改为不起诉。高检在此期间又制定了《关于贪污、受贿案件免予起诉工作的规定》、《刑事检察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使免予起诉不断充实和完善。但免予起诉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从司法实践存在的问题看,其弊处较多:第一、人民检察院未经审判而作出定罪免刑的终结性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06.html -
了解详情
就让我们对这三个因素分别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之所以会有人甘冒风险向公职人员行贿,某些公职人员之所以能够贪污和挪用公款,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人代表国家 公职人员产生腐败动机。在这方面我们的经验最为丰富。当腐败成为改革时期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之后,党和国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干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05.html -
了解详情
时间上超过三个月而未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出、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挪用本单位资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 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只能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在挪用或借贷本单位资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4664.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因此,从这一法律意义上讲,任何财产犯罪实际上都不可能真正取得所有权,挪用公款罪与贪污一样都侵犯了财产所有权,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所有权被侵犯的 ,实行数罪并罚。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2001年9月18日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27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