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这似乎 所保管的财物系他人犯罪所得,行为人知道后继续留宿犯罪的人或者保管赃物的,是否构成窝藏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日本刑法理论中对于中途知情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67.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与过失显然是一种对立关系,而非位阶关系;相反,如果需要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则罪过(故意和过失)与无罪过是一种对立关系,故意与过失才 4人轻微伤案)、2010年11月1日泰顺县交警大队教导员包其标醉驾撞人逃逸案、2010年11月14日义乌市宝马保时捷飙车相撞案,等等。 [18]需要强调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20.html -
了解详情
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与其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行为人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 时想躲闪已经来不及。张某急忙刹车,但车头仍然将王某撞倒,张某见状快速驾车逃逸,民警王某不治身亡。在本案中,张某交待以为快速冲撞过去,民警王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66.html -
了解详情
并依托此假身份对问题官员实施暗访。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即本案中记者的暗访是否构成官方指派或委托取证?应当承认,根据我国现有国情,纪委虽然并非法定调查取证之 ,私人以违反行政法规之方式取证。例如,在一起银行运钞车抢劫案中,劫匪携款驾车逃逸。一改装车爱好者某乙恰好正在路旁试车,见状遂驾车加速追赶,并于一转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19.html -
了解详情
委托的财物非法据为已有的主观目的在客观上的表现。因为刑法评价任何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都是要结合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的,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又是我国刑法 存在的一些阻碍权利得到实现的因素,而忽视该权利存在的必要性。即使由于犯罪行为人逃逸,而使权利人无法向其提出返还权利的要求,但是权利人后续向司法机关行使告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96.html -
了解详情
转给了行为人,那么即使行为人在杀害对方后因被人发现,还未取走财物就逃逸的情形也构成抢劫罪既遂,我国通说就采此主张,认为抢劫致人重伤死亡者不存在未遂的 返还只产生民法通则79 条规定的民事责任。依此说,拾得财物拒不返还的人是否构成犯罪,依赖于失主能否记得丢失财物的时间、场所,而不在于行为人本身的客观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1.html -
了解详情
而当场使用暴力,但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应当构成抢劫罪(未遂)。因此,应当以基础行为是否获得财物和后续行为是否构成轻伤为标准,正确认定以下四种情况下转化型 ,索性将人杀死; (3)主观上有过失变成故意而转化为故意犯罪,如交通肇事后逃逸,造成原本可救治的被害人死亡。笔者认为,这三种情形均不属于这里所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16.html -
了解详情
?脱离或超越了这些规范背后的立法依据,直接运用刑法规范去分析、认定这些案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实际上是在过分放大刑法的社会作用,会混淆刑法与一般社会规范及其他法律 退还钱款,作一下道德批评与检查,此事隐而不发。其二,即使事犯携款逃逸,该银行也会不断发出劝降令,退款后开除职务,勒令卷铺盖回家,以行政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182.html -
了解详情
第5条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这似乎 所保管的财物系他人犯罪所得,行为人知道后继续留宿犯罪的人或者保管赃物的,是否构成窝藏罪、窝藏犯罪所得罪?日本刑法理论中对于中途知情后继续保管赃物的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903.html -
了解详情
。正如上面的例子,如果偷税漏税没有给国家、集体造成严重后果,则很难判断其到底是否构成犯罪;母亲不给婴儿喂奶没有造成婴儿死亡或其他后果,则也很难说母亲有杀害婴儿的 行为,而甲仍负有救助乙的义务,如不救助致乙死亡,则为交通肇事的逃逸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情节。在此,甲对乙负有的救助义务即为先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