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规范的事实,与法定性无关,不作为法定性应该体现在作为义务的法定。既然不作为是否构成犯罪由刑法来规定,那么作为义务就应当由刑法来规定。第二,根据刑法的 义务的来源。在德国,也有学说认为健全的国民之感情是决定不纯正不作为犯法与否之实质具体标准之一[8 ] 。但在日本,否定单纯的道德义务可以成立作为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68.html -
了解详情
年7 月29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监外执行的罪犯重新犯罪是否履行逮捕手续的批复》, 1963 年11 月7 日公安部《关于严防刑满释放分子重新犯罪 至第355 条所规定的12 个毒品罪。至于前罪和后罪的情节是否严重, 则不影响特别再犯的成立。有一种观点认为, 刑法第356 条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500.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11 年并处罚金5 万元。16 但是,行为人盗窃金融机构是否肯定能推断行为人主观上盗窃数额特别巨大的财物的意图?刑法第264 条:盗窃 结果发生与否没有直接的联系,加重情节、加重结果只是加重犯罪的成立要件和基本犯法定刑升格的条件。但于教授立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在我国刑法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72.html -
了解详情
体系解释[20 ]实际上都是把社会作为刑法解释的大语境,因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侵犯法益,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只有从社会学的角度才能界定,如果脱离了社会,则很难 应该主要指其外化的部分,即具有行为社会学意义的部分,它只关心主体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价值判断的问题,而一般不关心其主观思想上的善恶,否则将无异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43.html -
了解详情
体系解释[20 ]实际上都是把社会作为刑法解释的大语境,因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侵犯法益,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只有从社会学的角度才能界定,如果脱离了社会,则很难 应该主要指其外化的部分,即具有行为社会学意义的部分,它只关心主体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价值判断的问题,而一般不关心其主观思想上的善恶,否则将无异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32.html -
了解详情
如伤害庄重、贞洁、家庭情感的行为,政治犯罪行为及某些威胁公共安宁的非政治性地区犯法行为。5 加氏的这种分类方法影响深远,直到现在我们仍然能感觉到它对近世 法律上的二次评价。即开始必须审视行为的行政违法性,最后还要考察行为的性质是否严重到了必须刑法评价的必要。第二,在违法性的评价上,主要是行为人的违法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43.html -
了解详情
贵戚、大臣,对此宋代王安石提出: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敢强横犯法,其自重慎或甚于闾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14] 同时, 是实体得以实现的条件,因而程序公正就成为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程序公正还是一个国家是否实行了宪政制度的标志,它同时也作为限制行为恣意的基石。可以说,没有程序公正,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52.html -
了解详情
罪、侮辱罪、财产犯罪的构成要件,但由于行为的反复性与严重性,导致其严重侵犯法益,值得科处刑罚。倘若不以犯罪论处,则既不利于保护法益,也导致 。强拿硬要、任意损毁或者占用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当然属于情节严重(至于是否触犯其他罪名,则另当别论)。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公共场所,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62.html -
了解详情
表现为数个被结合之罪结合在一起必须是基于刑事法律的明文规定,也即判断结合犯是否成立的唯一标准就是刑事法律有无明文规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可能成立结合犯。 需要 有一种学术上的倾向,即无限扩大牵连犯的适用范围,较为典型的观点有牵连犯法定化说和牵连犯数罪并罚说。我们认为,这一学术倾向至少可能导致两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55.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表现为数个被结合之罪结合在一起必须是基于刑事法律的明文规定,也即判断结合犯是否成立的唯一标准就是刑事法律有无明文规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可能成立结合犯。 需要 一种学术上的倾向,即无限扩大李连犯的适用范围,较为典型的观点有牵连犯法定化说和牵连犯数罪并罚说。我们认为,这一学术倾向至少可能导致两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