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现象进行了一次深入摸底,对民事伪证的特点及其存在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一些归纳和总结,并就防治对策发表了一些浅见。 一、民事诉讼伪证现状 1、频发率高。 的客观原因,但与法官本身怠于追究也有很大关系,如有的法官对伪证行为打击不力,淡化了对妨害民事诉讼秩序行为的处罚措施,即使查出了伪证,也只是批评了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54.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关系往往成为实现行政争议彻底解决的基础或前提。以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为核心的司法模式中,往往忽略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处理,甚至不予理会,如此,自然难以 (一)关于完善行政诉讼裁判制度的设想和建议 司法裁判是诉讼过程的最终形式,也是评价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及确定相关争讼法律关系的载体。为更好地实现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45.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居中裁判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具备了合意型审判模式的特点。棚濑孝雄将强调当事人参与判决的形成过程的程序模式称为参加模式,指出:参加模式由于把诉讼当事者 ~221页;蔡彦敏:《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若干问题的再思考》,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2期。 [7]对两大法系当事人取证制度和诉讼权利保障的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03.html -
了解详情
内部规章、银行制定的格式合同进行的,但是银行内部的规章和一些格式条款的法律效力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电子化银行业务涉及金额巨大,法律关系复杂,涉及当事人众多 的犯罪行为多数是在同一商业银行系统内进行的,但常常涉及该商业银行系统的不同地方的分支机构,因此涉及的民事诉讼纠纷中必定有一家分支机构是在异地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94.html -
了解详情
的价值,但二者只有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法律现象的实在状态。就诉讼法学而言,经过立法、以条文形式固定下来的民事诉讼法律及规则无疑处于静态,而对静态 措施。这就使程序规范失去了完整性和应有的规范意义。 2.其他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对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法律救济的规定 我国赔偿法建立的是以刑事赔偿为主,兼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40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通过送达,法院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才能形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送达关涉法律文书的效力,进而也与当事人的民事诉讼行为的效力密切相关。是否送达以及送达方式 送达的非正当性正在日益凸现。因为,公告送达的形式性、拟制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而其送达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通过送达,法院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才能形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送达关涉法律文书的效力,进而也与当事人的民事诉讼行为的效力密切相关。是否送达以及送达方式 送达的非正当性正在日益凸现。因为,公告送达的形式性、拟制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而其送达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2.html -
了解详情
困难的被告人不致于因力不从心,无法悔罪做恢复性努力,保证法律适用的主体平等。 三、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再思索 (一)问题呈现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些美好的 确定的定义,理论界学者有各自不同的论述,但他们在表达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关系上看法是一致的,都明确了民事诉讼的特点附带性,同时他们也都把附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69.html -
了解详情
困难的被告人不致于因力不从心,无法悔罪做恢复性努力,保证法律适用的主体平等。 三、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再思索 (一)问题呈现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些美好的 确定的定义,理论界学者有各自不同的论述,但他们在表达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关系上看法是一致的,都明确了民事诉讼的特点附带性,同时他们也都把附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83.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还有向当事人、尤其是向没有律师代理的当事人提供协助与助言的职责;最后,该法还着重强调民事诉讼教育群众的特色。上述这些特点也成为当时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 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恰当处理二者的关系,从宏观上讲是一个法律政策问题,从微观上言,则是怎样确保民事诉讼程序公平和有序运行的实务问题。而采取何种选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