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的存在提供合理性依据,也可以用来批判法定权利,促使法定权利的制定符合人权的要求。 二、人权:宪法和民法的共同价值基础 在现代社会,人权与宪法的 人类尊严与法律人格概念结合之后才有可能出现,如此要求法国民法典的编纂者规定人格权,未免不切实际。因此,当时法国的立宪议会议员从未想过要就人格权提出什么宣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6.html -
了解详情
法国民法影响﹐以债编为例﹐据说六三三个条文中至少有五六一个条文直接从法国民法抄过来。后来也「德」化日深﹐新民法典共分八编(如果第七编 [6]江平教授虽不认为此一思路有何错误﹐但也认为「应当制定系统的民法典编纂」﹐参阅大陆民法典的立法思路和立法体例﹐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研讨会记录﹐发表于月旦民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2.html -
了解详情
是统治者或国家政权为治之要具和要途 。所有这些优点又反过来促进法典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尽管如此,法典并非惟我独尊,而是与判例法并驾齐驱。正是此种双重存在 法典。正如国内民法学者在考察法国、德国、瑞士、西班牙民法典的制定程序后,总结出民法典起草的程序环节:1、对本国现有的民法进行调查,包括习惯法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94.html -
了解详情
有所重视,但尚未达到一定高度,囿于立法格局,也无法产生一般人格权制度。著名的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并未规定人格权,并未在法典中体现出对人伦理性存在的内 支点,才导致了德国民法无力以自身的能力创设并对人格权进行全面的保护。因此,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必须要注意揭示出完整的人格的内涵,要为一般人格权与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62.html -
了解详情
完成。第二步,是完善财产关系的基本规则,通过制定物权法来实现,当时预计要5-6年实现。第三步,就是完成民法典的编纂。当时的目标是2010年之前。现在看, 的制度抽象出来,放在前面,即为总则。3、 这个民法典是采用德国民法典的五编制或以五编制为基础,还是采取法国民法典的三编制或以三编制为基础。我的建议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12.html -
了解详情
新法典进行解释和适用基本上可以延续使用以往的理论,因此法典与固有法之间具有连续性。在日本,因为民法典的制定采用的是原封不动的输入,其内容与土著法规范以及文化 的成立,如果从1869年江藤新平主持以翻译法国民法典的方式进行的民法典编纂算起,基本上是用了近30年的时间。而今天中国究竟会用多长时间成就民法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33.html -
了解详情
上帝、与上帝直接沟通,每个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24]因此在法国民法典的制订前,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平等的价值观就已深入人心,正是这样,孟德斯鸠与才 人们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奠定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29]诚然,民法典的制定,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一改普通老百姓对法律的片面认识:一谈到法律,首先想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10.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观念。第二个时期,是从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至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制定。这一时期,法国社会跌宕起伏、社会关系变动不居,抵押权在这种背景下也发生了重要 来诠释所有人抵押权。此外,还有学者将所有人抵押权解作是“对将来债权的抵押权”,如迈博姆(Meibom)和邓伯格(Dernburg)。惟将来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86.html -
了解详情
因素的关系,创建和完善应对市场风险的相关法律制度,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就具有特出的意义。在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工作已被最高立法机关纳入规划之中。中国 :《物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698页。例如,《法国民法典》第2127条规定:“协议抵押权,仅得在公证人二人或在公证人一人和证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64.html -
了解详情
法国民法影响﹐以债编为例﹐据说六三三个条文中至少有五六一个条文直接从法国民法抄过来。后来也「德」化日深﹐新民法典共分八编(如果第七编 [6]江平教授虽不认为此一思路有何错误﹐但也认为「应当制定系统的民法典编纂」﹐参阅大陆民法典的立法思路和立法体例﹐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研讨会记录﹐发表于月旦民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59.html -
了解详情